山南推进红土豆基地等特色产业 叫响雅砻品牌

2014年01月17日 15:40   来源:西藏新闻网   

  那曲的畜牧产品、林芝的林下资源、日喀则的农业特产……我区特色资源丰富,然而如何让其市场价值最大化,如何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山南交出了一份“金灿灿”的答卷——

  雅砻土特产下出“金蛋蛋”

  在2013年的雅砻物资交流会上,“加玉”牌黑青稞糌粑、“昌果”牌红土豆、“雅砻源”牌藏鸡蛋等优质农牧业特色商品一亮相,便引来消费者的青睐。“早就听说隆子加玉黑糌粑能预防糖尿病、高血压,今天特地来买几袋。”在山南做生意的田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她购买的黑青稞糌粑。

  优质青稞、红土豆和以藏鸡为主的禽类养殖3个产业,是2013年山南地区财力支持实施的“三推进”重点项目。在地、县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三推进”重点项目已初见成果,正在将特色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农牧民群众搭建起了新的增收门路。

  做大产业——

  让优势更“优”

  流水潺潺,糌粑飘香。走进乃东结巴青稞加工基地的产品展示大厅,各类包装的糌粑、红土豆、藏鸡蛋等产品琳琅满目。而这些,无一例外打的都是“雅砻”品牌。这些绿色的、健康的食品经过贡嘎天瑞农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的优选和包装,将土特产转化为优质的品牌产品,使其卖出了“金蛋蛋”的价格。

  做大一个品牌,山南靠的是特色和规模。

  长期以来,山南地区农牧产业有特色,但产业优势不明显。2012年,地委、行署决定实施“产业、品牌、商标”推进战略,着力破解这一难题。很快,地区及乃东县、隆子县分别成立了“产业、品牌、商标”工作领导小组,并整合资金8000多万元,首批重点打造优质青稞、红土豆和藏鸡为主的禽类养殖3个产业。

  为做大产业,农牧、农发等部门争取项目投资上亿元,建设现代农业青稞生产示范基地、高标准农田5万多亩。在此基础上,建设了3万多亩的优质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和万亩红土豆生产基地,以及50万只藏鸡养殖基地。

  在结巴青稞加工基地采访时,生产负责人丹巴告诉记者,一座石磨每天可以磨出500至700斤糌粑。这就意味着,在结巴和加玉青稞加工基地的54座水磨,日生产糌粑能力至少达13500公斤。

  “一旦全部投产,3个产业将形成前所未有的产业优势。”地区“三推进”办公室主任次仁达瓦信心满满地说。

  做靓商标——

  叫响雅砻品牌

  品牌创立了,如何让它发展壮大,成为“名牌”呢?

  早在“三推进”工作开始之初,地委、行署就定下了目标:力争“十二五”期间注册商标数量年均增长20%以上,争创自治区著名商标3至5件,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至3件,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至2件。

  商标,具有识别商品来源、促进销售、保证商品品质和广告宣传的功能,更是开拓市场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山南地区高度重视商标工作,目前已完成了“藏地圣田”和“加玉”牌糌粑、“昌果”牌红土豆、“雅砻源”牌藏鸡蛋等产品的注册商标名称和图案设计、申报工作;完成了隆子黑青稞、错那勒布茶叶等农产品的地理标志产地的初步认定。这些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地的成功申请和认证,将推动山南特色农牧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群众祈盼——

  跟着名牌好致富

  “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健康,绿色食品价格虽高,却最受欢迎。”次仁达瓦介绍说,2013年,加工基地在青稞原料收购价格上,每斤比原来提高了0.3元钱,让种植户每亩可增收200元左右,这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群众种植青稞的热情。

  而天瑞公司老总王庆贵决心更大:2013年,公司收购了红土豆1500吨,下一步红土豆粉条生产线建成后,年收购红土豆将达5000吨,这将为农牧民兄弟带来更多的实惠。

  跟着这些“名牌”,农牧民群众致富的路子宽了,劲头也更足了。50多岁的洛桑高兴地说:“从年轻的时候起,我就一直以磨糌粑为生。现在在结巴基地上班,每月能拿3000多元,工作更有干劲了。”(记者 次珍 通讯员 罗丽 普布旺堆)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