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州:小土豆成为农民致富"金蛋蛋"

2013年05月27日 15: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襄阳5月27日讯(记者魏劲松 柳洁、通讯员朱德成 杜明豪 崔海晗)5月26日,正是三夏大忙时节。中国经济网记者驱车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田间,处处可以看到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与其他镇街不同是,张家集镇、双沟镇和朱集镇此时大面积收获的不是小麦,而是一个个圆滚滚、黄澄澄的马铃薯。“我们镇主要种植的是‘早大白土豆,质量、口感都非常好,亩产可达6000(市)斤。”在朱集镇袁湾村马铃薯(土豆)种植区,村民贾合记站在农田边,捧着刚刚收获的马铃薯,笑得合不拢嘴。

    在袁湾村的马铃薯种植田里,记者看到,人们三五成群,正用专用工具刨土收获马铃薯,并按照大小将土豆分类装袋,然后搬运到地头,忙得满头大汗。村支部书记袁书岗说,通过这种多人分工合作的方式来收获马铃薯,不仅有效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方便了农户们相互交流种植经验,能更好地帮助他们下一步选择优良品种,进一步改进种植方式。

    正在田间了解马铃薯种植情况的朱集镇副镇长熊万东说,作为“马铃薯之乡”,朱集镇今年春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达到了两万余亩。由于种植方式不同,马铃薯的收获时间也不一样,早些时候收获的属于大棚覆盖种植,现阶段收获的则属于地膜覆盖种植。

    襄州区扶贫办主任杜明豪介绍,5月份,是马铃薯陆续上市的时节,襄州区这几年在大力发展瓜果产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多种途径推动农民持续增收,着力将培育壮大土豆产业作为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全区种植面积年均稳定在10万左右亩,成为湖北省土豆主产区之一。为做强土豆产业,襄州区委、区政府坚持科技推动,从甘肃、山东、黑龙江等地引进优质原种,统一了全区种植品种,提高良种化程度。同时,大力推广应用机耕、双膜保暖等技术,建成了优质菜用型和高淀粉型马铃薯生产基地。

    为规避市场风险,让土豆能够走出荆楚大地,卖出好价钱,襄州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到黑龙江、山东等学习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同时,邀请省农科院等专家来把脉,形成了以政府推动,实施品牌战略;以市场牵动,完善流通体系等方面着手,坚持订单种植和多方促销相结合,有效化解了市场风险。在每年5月,马铃薯成熟的季节中,该区都要邀请省内外蔬菜经销大户参加土豆产销衔接会。并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对经销商提供货运车辆,开启“绿色”运输通道。此外,襄州区还在各镇建立了土豆交易市场,在村建立土豆收购网点,遍布全区所有种植土豆的乡村。成立土豆协会、合作社,发展土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百余个,带动两万多农户。今年,全区实施土豆订单种植面积6万亩,占土豆种植面积的70%,订单模式已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协会、大户主动对接农户的市场化运作转变。

    小小马铃薯,致富“金蛋蛋”。今年,襄州区10万余亩土豆,亩产达5000斤以上,鲜土豆总产量超过5亿斤,按平均单价每斤一元(价格略低)计算,总产值近5亿多元,全区50万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土豆,这个襄州农民非常喜欢的食物,早已不再仅仅是农民餐桌上的食品,已经成为襄州农民寻求新的增收致富的“香饽饽”。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