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为西藏文化产业“加油”

2014年02月17日 06:49   来源:西藏新闻网   

  转型带来机遇 变通增添活力

  财政为我区文化产业“加油”

  在一个艳阳高照的下午,西藏拉姆拉卓唐卡画院内,丹增朗加在师傅的指导下仔细修改着一幅唐卡画作。

  丹增朗加告诉记者,一个月前,他从日喀则樟木来拉萨学画,目前正处于初学阶段。一个月下来,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在构图、勾线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他说:“我很喜欢画画,在这里,吃、住都不用自己操心,老师还免费给我们教授画唐卡的技巧,我觉得很满足。”

  听了丹增朗加的话,他的师傅扎西白觉也欣慰地说,丹增朗加很有天赋,又很用功,相信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像其他学生一样独立完成唐卡绘制了。

  “我之前因为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就辍学了。后来在西藏岗地集团公司的帮助下接触到了唐卡,经过多年的学习,现在自己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升,靠出售自己画的唐卡有不错的收入。”扎西白觉说。

  在西藏吞柏古藏香制作车间工作的罗布说,公司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现在每个月有五六千元的收入,工作制度也很人性化。他还告诉记者,因为冬天天冷,所以他们早上一般是十点半才上班,下午六点下班,一天制作60板的藏香,工作一点也不辛苦。

  西藏拉姆拉卓唐卡画院和西藏吞柏古藏香有限公司作为西藏岗地集团公司的两个经济实体,自2005年以来,共在我区招收了近600名农牧民子女,其中还包括许多残疾人,让他们在务工的同时,又学了一门手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牧民群众的就业问题。西藏岗地集团公司总经理乔丹阳表示,这是企业在盈利的同时应该担负起的社会责任。他认为,企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得益于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乔丹阳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积极扶持下,自治区财政厅给我们安排了1000多万元的扶持资金,在这些资金的支持下,我们进一步挖掘企业的生产潜力,把企业生产的效益又回馈于社会。我们把农牧民子女组织起来,参加我们公司的各项学习和培训,在技能上提升他们、在思想上教育他们,帮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融入到新西藏的建设事业当中去。”

  记者了解到,为支持我区文化产业发展,2013年,自治区财政安排西藏岗地集团公司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900万元,专项用于吞米岭·藏艺文博园建设。乔丹阳说:“这对西藏吞米岭·藏艺文博园项目动工,尤其对我们园区建设中的唐卡博物馆建设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把唐卡博物馆项目推动发展下去。我们一定会把这笔资金用好,切实为西藏文化产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为进一步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实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2013年,我区进一步规范加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管理。自治区财政厅教科文处副处长袁尔新说:“2013年,我区共落实文化产业发展资金14086万元,重点支持了《文成公主》、《金珠玛米》、《昌都解放》、《寻找·香巴拉》、《解放·解放》和《魅力西藏》等一批经典优秀剧目制作,大力扶持了拉孜藏刀、萨迦唐卡、中高端哈达等一批民族手工艺品生产,吞米岭文化产业园、康巴文化艺术交流推介中心、西藏金属锻铜文化产业园、中国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一批文化产业园建设陆续启动。”

  袁尔新说,下一步还将利用具有比较优势的文化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区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区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强区转变。他说:“我们将按照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促进我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记者 晓勇)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