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如要把一部分公共服务职能“剥离”给社会组织,怎么确定后者是否具备承接资质?昨天召开的2014年上海市民政工作会议传出信息,年内,上海将编制一份目录,把具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资质条件的社会组织纳入其中。
截至2013年底,上海共有11607家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根据国务院去年9月发布的《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它们都跨过了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首道门槛:依法登记。上述文件指出,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都属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
但是,上海还存在更大规模的未注册社会组织,包括很多旨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公益性机构。现行的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要求先找到政府主管部门再到民政部门登记,也就是必须自寻“娘家”。因“娘家”难找,很多机构迟迟无法注册。
昨天的会议透露,社会组织千呼万唤的直接登记制度已经不再遥远。近期,上海计划出台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规定,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管理,届时,很多社会组织不再需要寻找“娘家”,直接就能获得“名分”。
政府购买服务的做法在上海已实施多年,各区县都进行了一些制度性的探索。最早开始探索的静安区,迄今共有约120家社会组织承接过政府购买服务。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顾维民介绍,静安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政府招投标流程,以确保找到最合适的公共服务提供者。比如,不同金额的项目有不同的招标方式,50万元以上的项目公开招标;10万元到50万元的项目需举办最少有3个机构参加的竞争性谈判;10万元以下的项目则举办供求双方答辩会,且要求第三方专家在场。
“有能力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社会组织,必须有自我生存能力,有规范的内部管理,最好完成过被市场认可的、社会效益良好的项目。”顾维民希望政府制定社会组织目录时,把这些情况考虑进去。
以城市应急支援为主业的上海音速青年志愿服务中心,目前承接着5个政府项目。中心理事长严洪认为,音速有能力进入政府的社会组织目录。“但我相信,所有社会组织都想要了解这份目录的‘录取’标准,不论被录入的还是被排除的,都应该知道原因。”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