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周之内,上海自贸区新鲜事不断。上周二,马吉路一间小会议室里,一家进口商登录台湾集品网,挑选了14万元黑金刚莲雾和其他台南水果,按动几下鼠标,通过快钱公司和中行上海市分行服务,首次用跨境人民币完成支付。
上周五,上海自贸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成功从境外借得1亿元人民币,这笔跨境人民币借款,将全部用于自贸区的开发,分别是洋山进口食品展示贸易平台和洋山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董事总经理翁巍说:“我们太需要低成本资金的支持了!香港的人民币贷款利率只有4%—5%,比国内便宜很多!”
这两件事,得益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周发布的两份金融细则,分别是《关于上海市支付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通知》。
一石激起千层浪,受益的首先是个人和企业。前一个细则,允许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业务,消费者和企业可以全程用人民币支付、结算,还能享受到互联网支付的便利,压缩了交易流程。开头所说的台湾莲雾,从下单到收货、回款,大约5天时间就能完成,只是过去的三分之一。后一个细则,为上海自贸区人民币跨境使用制定了规范,企业收到三份厚礼,包括人民币境外借款、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
政策的开闸,也搅动着金融服务提供方,金融机构坐不住了。花旗中国副行长裴奕根在业务启动仪式上兴奋地表示,在香港、新加坡、伦敦等金融中心,跨境集中收付是跨国公司常用的结算手段,它是国外的最佳实践,也能够体现外资行财资管理的优势,对外资行来说是新的增长点。
圆石金融研究院院长沈颐辰分析说,上海自贸区日益在体系上、监管上与国际接轨。中外资银行的竞争环境是公平的,但国际化的氛围,是外资行最熟悉的氛围;企业的综合需求,外资行更为擅长。上海自贸区会倒逼中资行改变追求规模的惯性思维,更多地关注企业需要的综合化金融服务。
两个金融细则的共同点是“跨境人民币”,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也书写了一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晓菊用四句话来概括它们的影响:“跨境”“三方”谋突破,交易清算上台阶,定价投资重头戏,稳步推进可控险。简而言之,两项细则会促进人民币跨境支付和全球总部经济在上海发展,成为2015年在上海建立全球人民币创新、交易、清算和定价四个中心的关键步骤,它们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里程碑。
两个细则发布带来一连串反应,这只是开始。恰如发布现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屠光绍的一个比喻:“自贸区的金融改革是个连续剧,会一直进行下去,而且越来越精彩!”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