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热”背后的“冷”变化
近期,公务员“国考”省考”相继展开,从报名人数来看,公务员考试热度不减。记者采访发现,在持续的公务员考试热面前,一些年轻人的思想逐渐冷静下来,择业心态正在发生变化。
心态一:追求天性,拒绝“循规蹈矩”。
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小杨没有报名参加“国考”,但在她所在班级有一大半同学报考了公务员。但小杨却觉得公务员工作条条框框太多,缺乏创新和开拓余地,不适合自己的天性。她说:“年轻人应该有勇气拒绝循规蹈矩,敢为人先,勤于创造。”
今年的“国考”报名人数高达152万人,但笔试当天有数十万人弃考,也有不少人笔试过线却放弃面试。
记者采访了多名弃考的应届毕业生。他们有的只是想试试自己的能力,多数表示对公务员工作“不感兴趣”。比起一成不变、循规蹈矩的“体制内”工作,他们更愿意闯出“一片自己的世界”。
心态二:辞去公职,追求“青春理想”。
城里长大的姑娘小赵2011年毕业于中国计量学院本科,后来通过公务员考试到河北唐山当了大学生“村官”。原本想趁年轻在基层做些实事,也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既有成就感,又能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可工作后才发现,这个“村官”当得实在清闲得很,成天坐在办公室,浑身是劲却没处使,和理想相差太远。
“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三年可以享受考研和公务员定向考录优惠政策,但我觉得即使考上公务员也不会再去了,年纪轻轻就像退休养老一样,专业知识完全没有用武之地,这不是我想要的。”小赵说。
当“村官”一年半后,小赵毅然离职,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谈到将来的打算,小赵说,毕业后要找一份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希望在工作中能不断学习提高,学以致用,充分施展才能,真正实现自身价值。
心态三:面临家庭压力,“左右为难”。
“我想当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但迫于家里的压力,还是报考了公务员。”新闻学专业出身的小张从高中起就立志当一名优秀的调查记者,毕业后找工作“过五关斩六将”,已陆续接到几家媒体的录用意向和实习邀请。但他母亲觉得公务员是“铁饭碗”,终身有靠,不会被解聘,各方面都有保障,而且社会地位高。而媒体、企业工作又辛苦又没保障,没有“编制”,就总有被“炒鱿鱼”的风险。
小张说,他多次劝母亲改改老观念,行行出状元,公务员并非求职的唯一正道,他想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金饭碗”,但拗不过母亲的“铁饭碗”观念,先报考再说。
一些职业指导专家认为,当前,社会观念和思维越来趋于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市场中奋斗、创业,更愿意追求心灵的自由,体现自身的价值。但是,公务员工作既不是“当官、光宗耀祖”,但也不是“一潭死水”,同样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关键看自己的选择。作为父母也要转变观念,充分理解子女的选择。(李泽晖 吕晓宇)
(责任编辑:庄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