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提案曾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赞赏“很有新意”。
他曾与102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关于调整区域结构,设立广东“潮汕新区”或将汕头特区扩大到潮州、揭阳为“潮汕特区”的提案》。
身边的工作人员坦言,他对于潮汕地区的发展和香港的未来颇有情结,“60岁的老人,天天为这些事情奔波,我们都很佩服。”
他是陈经纬,现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
陈经纬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潮汕地区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虽然有一点进步,但还不尽如人意,“去年由我提出的关于潮汕新区的提案在社会上得到了海内外潮汕乡亲的支持。”
“国家发改委之后给102位政协委员做出了一个回函。因为这个提案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所以发改委要进一步做深入调查研究,然后把可行性调研报告做出来。现在政府有关部门还在继续做这方面的调研。”陈经纬表示。
全国两会上,陈经纬再次建议,在习主席提出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指引下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制定关于华侨经济总体发展的规划,重新挖掘、整合资源,凝聚侨心、侨智、侨力,在汕头筹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基础上形成合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平台。
他建议,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合并设立“潮汕新区”,或是三市合并为“潮汕市”。
在陈经纬看来,之所以要呼吁设立“潮汕市”是因为目前存在诸多的“不合理”。
历史上,潮汕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港澳、面向台湾,汕潮揭有着超过500公里的绵长海岸线,多优良港湾,自古为中外尤其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重要商贸口岸。
“改革开放以来,潮汕三市虽有一定发展,但总体上发展缓慢,经济总量在广东全省严重滞后。2013年,潮汕三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为2.8万元,不足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一半。”陈经纬认为,潮汕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与三市分治的行政格局关系重大。尽管潮汕三市土地面积共计超过10918平方公里,是深圳特区面积的5倍多,在地域面积和经济总量上都具一定规模,但自上世纪90年代初大汕头市被拆分为汕头、潮州、揭阳三块以来,行政区划壁垒让原本一体的资源被割裂,各自为政的三市恶性竞争、重复建设,使得整个地区产业布局不合理,且基础设施配套严重落后,难以形成侨乡优势和有效对接外来投资的发展平台。
陈经纬直言,“在现有行政架构下,管理体制创新不足,投资服务环境发展滞后;三市各扫门前雪、重复建设现象加剧,能量内耗、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他举例说,2011年建成的潮汕机场位于揭阳市区榕城区登岗镇,是汕潮揭三市的地理中心,其建设初衷是停用汕头军民共用机场,新建机场为三市共用。如果三市合并,则其选址和布局非常合理,可有效服务三市。然而在现有行政格局中,三市之间却因此矛盾重重,汕头因此而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没有机场的经济特区。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潮汕三市已意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潮汕三市同城化发展思路。然而,要从根本上改变潮汕地区当前的困境,实现地区资源的深度整合,离不开三市间行政壁垒的彻底打破,否则诸多设想最终都难以落到实处。
沪港之间会形成
“水涨船高”的良性效应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海自贸区”)自去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以来,经济界关注和热议的一个焦点就是上海自贸区政策及其发展对香港的影响,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陈经纬:香港反对派刻意制造舆论后,在市民中始终存在一种忧虑:上海自贸区会对香港带来巨大威胁,香港会失去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低税率吸引力优势。实际上,上海、香港是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两极,沪港能否形成良性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对我国经济整体发展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均有特别意义。
从历史发展看,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香港都积极参与其中并分享到丰盛的成果,自贸区政策启动及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放在中国的全面推进是大势所趋,香港顺应国家深化改革开放思路,积极调整争取抓住新的发展机遇,那么,沪港之间的关系就不是“零和博弈”,反而会形成“水涨船高”的良性效应,香港一如既往会成为改革的受益者。
从现实状况看,较之以“境内关外”定位的上海自贸区,香港始终有自己不可替代的角色,一个强大的中国完全可以容纳、也应该可以形成两个或多个金融中心。香港多年累积的全境域高度开放的自由贸易制度、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体系、高效的金融与服务设施、具有国际视野和成熟运作经验的金融和服务人才群体,都是香港难以被取代的优势所在。香港企业和专业人士比世界任何地方的同行,更熟悉内地市场,也更有条件把握这个机会,在对上海自贸区发展发挥正面的影响中,进一步巩固香港先行者的优势。
《中国经济周刊》:您有哪些具体建议?
陈经纬:明确建立沪港两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战略,共同打造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平台。沪港合作将不仅有利于两地提升各自的竞争优势,相互扶持应对竞争与挑战,而且有利于提振两地对开启中国改革开放新局面的信心。另外,由上海市政府、自贸区主管部门、上海市工商联与香港投资推广署、香港中国商会等多方联合组成合作机构,集结官民双方力量,建立制度性长期双向交流、优势互补合作平台。
在政策上精心衔接。香港有一整套适应于完全开放的金融市场的成熟制度体系、法律制度以及清晰的产权界定、规范的交易平台和解决纠纷的机制等,值得上海学习与借鉴。两地在政策制定上要精心对接、趋利避害、取长补短、相互激励、共同发展。
在具体实践中注重发挥示范效应。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精髓就是投资贸易的格局,最大程度适应投资贸易便利化。上海自贸区也应从这个大局出发,作为先行先试的改革试验田,为中国经济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才具有全国性战略意义。
《中国经济周刊》:有评论认为,在上海自贸区中引入负面清单策略,从目前公布的负面清单来看,略显过长。您怎么看?
陈经纬:负面清单确实过长,但负面清单是随时变化的。负面清单刚开始就是很明显,但随着发展需求,企业向政府提出申请,清单会逐渐减少。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