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引擎启动 有望“除霾”中国经济

2014年03月17日 22: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石岩

  中国国家新型城镇化6年规划日前出台。鉴于当前中国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这份城镇化规划的出台不仅有望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引擎,更有望助推全方位改革的深入推进。

  2014年开年,中国经济再度承受了明显下行压力。这其中,内需疲弱成为至关重要的原因。而长期看来,内需的不振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软肋。

  在此情形下,日前公布的城镇化规划为人们擘画了无穷的想象空间。规划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普遍认为,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包括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及电力、燃气、自来水等基础设施的需求将呈井喷之势,进而创造大量投资需求和就业机会。与此同时,1亿左右农业进城人口通过转移就业提高收入,将使城镇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亦会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巨大投资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切愿景并非自然实现,倘若不能构建完善的制度环境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真正融入,所谓的城镇化便是虚假的城镇化,不仅不可持续,且有将中国经济推入拉美化陷阱之虞。与此同时,动辄借助大规模投资而制造的经济虚假繁荣,已被证明有着巨大后遗症而为新一届政府所警惕。

  有鉴于此,本届政府上任伊始,便将“人的城镇化”视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这一理念亦贯穿了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始终。规划明确,将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拓宽住房保障渠道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并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

  毋庸置疑,上述部署均需要相关改革措施的跟进,而对于改革的强调,亦是本次城镇化规划的一大亮点。以融资为例,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快财税体制和投融资机制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放开市场准入,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这一系列举措势必撬动包括政府预算改革等一系列联动改革。

  对于新型城市建设的推进,规划明确,将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区域联防联控联治,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这一举措有望尽早扫除困扰多城的雾霾问题,但长远看来,规划则被寄望扫除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等一系列“阴霾”,进而助推中国经济拨云见日。(完)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