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干村牧民的幸福生活

2014年03月18日 10:10   来源:青海日报   林玟均

  

  极具藏族特色的民居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连通家家户户,太阳能路灯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室内电视机、音响、洗衣机、影碟机等一应俱全……

  2月28日,美丽的兴海草原冰雪消融,艳阳高照。走进兴海县牧民新区定居点,从游牧到住进别墅的变化,让人眼前一亮。说起这几年的舒适定居生活,日干村党支部书记格日万玛赞不绝口:“定居政策好啊,这几年,宽敞明亮的大房子代替透风漏雨的旧房子,居住条件和环境改善了,定居让我们的生活彻底变了样。”

  让格日万玛的生活变了样的不仅仅是定居这一项。

  兴海县城海拔3300米,平均海拔达4300米,是全省经济总量小的欠发达地区之一,全县7个乡镇57个行政村中,绝大部分村庄山大沟深,交通极为不便。

  格日万玛的家就在兴海县子科滩镇日干村。日干村因日干山而命名,语意为“神山里的聚宝盆”。

  这几年在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阳光普照下,坐落于日干山脚下的日干村群众结束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告别了帐篷或简易房,住进了宽敞明亮、安全保暖、功能齐全的定居新房,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越来越多的牧民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着现代文明的幸福生活。

  在日干村,一座座砖混住房整齐、漂亮,党员活动室、村卫生室、幼儿园格外醒目,不时有牧民骑着摩托车或开着汽车从平整的马路上驶过,使这个纯牧业村充溢着现代气息……

  走进格日万玛的家,民族特色的装修,时髦的摆设,处处显示着主人富足的生活。120平方米的房子被女主人布置得干净、整洁、亮堂。陪同的乡镇干部才让项旦说,实施定居给牧民的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牧民家庭开始拥有电视、冰箱、VCD等现代家用电器,新潮家具、摩托车、汽车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定居牧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长期以来困扰牧民的就医困难、子女受教育比例低等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另外,定居生活还极大地改变了牧民的思想观念,发展特色种养、劳务输出让他们的腰包越来越鼓。

  正说着,女主人端来热腾腾、香喷喷的羊肉和熬饭,摆上了各色糖果点心和饮料。格日万玛说:“一句话,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政府给格日万玛家补偿了住房和高标准暖棚。除了在自己家40亩的草场上放牧、挖虫草,一年收入7万元外,还能领到国家草场补贴和林业补贴近9000元。现在全家人除了村上的住房外,县城牧民新区还有一套宽敞的房屋,家里装上了电话,看上了电视,看病和孩子上学也很方便。

  格日万玛高兴地说:“全村有105户牧民不仅村里有房,城里也有房,有的享受国家政策,住进了安居房,有的为了方便孩子上学、打工在城里租房住。安居才能乐业,全村仅在县城周边打工的就有200多人,20多人从事运输业”。

  在牧民文保才让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他家院子里的牲畜暖棚。在节能水泥砖砌的高过一人的墙裙上,斜盖着半透明的塑料顶棚,阳光散射进来,棚内热气腾腾。天冷时,牛羊早晚就住在这里躲避风寒;雪灾来临,牛羊在这里可以享用主人早已备好的贮藏青干草渡过饥荒。文保才让说,牲畜暖棚即改善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也变传统的靠天游牧畜牧业为现代设施畜牧业,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去年,村里还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投资76万元给121户牧民发放羊1310只。

  更让日干村牧民没有想到的是,安居后的日干村基础设施也有了飞跃。以前村里都是土路,一到雨季,泥泞难行。现在村里的路面全都硬化了,村里有卫生室、党员活动室、幼儿园,村民没花一分钱。

  去年冬天,日干村的牧民们欢欣鼓舞。从以前连一辆自行车都通不过,到1992年老百姓自发修的简易路,再到2003年县政府投资30万元修的沙石路,到如今县里再争取资金660万元修建了22公里的柏油马路,困扰多年的日干村行路难问题终于解决了。

  才让项旦说,以前日干村牧民到县城办事,骑马快马加鞭要6个小时才能到,而且必须要在县城住一晚;到了2003年骑摩托车2个小时即可到达县城;而今天从村里到县城开车只需40分钟。

  60多岁的牧民扎西才让老人高兴地说,走了几十年的坑洼路,没想到现在马路会变得这么平坦;摸黑摸了一辈子,没想到夜晚也会变得这么亮堂。每天吃过晚饭,打开电视,国家的优惠政策第一时间就能知晓,能够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看到外面的世界。目前,全村除了年轻人成家另外分户外,其余90%的人家通了电,由于居住分散,60%的人家能看到电视。

  道路畅通了,告别了煤油灯,日干村牧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全村454户、1723人,拥有摩托车300多辆,小轿车70辆。有草场62.5万亩,各类牲畜3.2万头(只),其中有牦牛9000头,羊2.3万只。2013年全村牧民人均纯收入达5500元。

  定居,让体现着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走近了牧民家里,广大游牧群众享受到了更多更好的现代文明成果,过上了更为富足的幸福生活。

  去年,44岁的李毛吉患急性盆腔炎,家人当天就把她送到省人民医院,通过先住院后结算的医改新政策,原本1万多元的住院费用,李毛吉自己只花了2000多元就康复了。

  李毛吉说,这要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全村3个社,有2个村级卫生室,里面治疗室、配药室、观察室等一应俱全,基本的诊疗设备齐全;村民在村里就能买到便宜的基本药物,患感冒、头疼、拉肚子等小毛病在村卫生室就能看好,还能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不少费用……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日干村牧民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对教育认识的转变可谓是这个村最大的变化。

  13岁的池项朝本加,是兴海县民族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采访当天,他正在家里收拾开学的东西,因为快开学了,他表现的异常兴奋。父亲格日万玛说,从新闻里了解到,今年春季开学,全省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生均提高100元,这样儿子每学年250元的开支又将节省100元。

  才让项旦说,从过去因为贫困大家抓"阄"上学到主动要求上学,日干村的牧民对知识和技能的认识不断深入,大多定居牧民由被动变主动,开始乐于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开始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未来规划发展,定居牧民的子女入学率和受教育程度大大提高。目前,全村失龄儿童入学率从过去不到20%上升为95%,大中专毕业生有20多名。

  涉及全村100户的岗日桑格专业合作社是今后日干村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一项。目前合作社以经营牛羊返运、商铺为主,户年均增收从最初的3万元翻倍增长。理事长公保说,合作社以草场、牛羊入股的方式加入,年存栏牛羊1500头(只),出栏牛羊300多头(只),今年计划扩大规模、上升档次,通过牛奶、肉类、羊毛等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收入。

  无论是改善牧区基础条件,还是加快牧民生产生活的后续产业发展,我们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牧区是关键;享受现代文明,决不能拉下牧民群众。一切为了藏区牧民的冷暖,一切为了藏区群众过上现代文明的幸福生活,实现牧区经济跨越式发展。

  结束在日干村的采访时已是日斜影长,袅袅的炊烟,淡淡的奶茶清香,奔跑玩耍的孩童,收工回家的牧民,构成了一幅幸福生活的生动图景。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