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原地回迁 苏州南环新村危旧房改造成样本

2014年03月19日 09:36   来源:新华日报   

  “有生之年还能住上90多平米两房一厅的新房子,真是美梦成真。”3月18日,春风和煦,记者走进苏州姑苏区南环新村10幢25楼杨仁英的新家,这位73岁的“老南环”人兴致勃勃地拉着记者四处参观。

  眼前通透、敞亮的新居,4年前还是一年四季不见阳光、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墙体开裂,破损的管道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地板下面时有白蚁爬出。”因为老伴中风行动不便,儿女成家立业后又不同住,住在老南环一楼的杨仁英每天提心吊胆,家人都被迫练习成娴熟的“抢险队”队员。2010年,当市政府解危改造南环新村的消息传来时,杨仁英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去年交房时,杨仁英第一个拿到新房钥匙,当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住了30多年的南环新村,建于上世纪80年代前后,是苏州城区规模最大、建造年代最早、墙板房占比最高的老新村之一,很多住宅楼不同程度地出现地基下沉、房屋倾斜、阳台脱落等险情,严重威胁到居民生活和公共安全。2010年5月,南环新村危旧房解危改造工程启动。改造范围为118幢住宅及其公建配套、经营用房,占地面积21.5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5万平方米。

  作为苏州首例彻底拆除重建、居民原地回迁的危旧房解危改造工程,其组织实施有相当大的难度。南环新村危旧房解危改造工程指挥部工程组现场负责人缪自强介绍,协调难,整个工程涉及国土、规划、建设、电力、消防、人防等20多个部门几十个审批环节,从土地到施工许可等前期各项手续,协调的难度很大;组织难,改造工程涉及居民住宅4778户,非住宅453处,搬迁安置涉及入户动员、评估、签约、搬迁腾房、选房等众多环节;资金难,20多亿元的改造资金从何而来?针对这一系列难题,改造工程创新采用商业化运作模式,通过充分整合当地的土地、公共配套等资源,外加相应的优惠政策扶持,基本实现了资金平衡。“新南环”在城市沿高架路一侧,规划建设了10万平方米的商业配套设施,用商业地块的土地出让金弥补安置区域工程建设资金。“内部建的2万平方米小区商业配套,4月份就开卖了,所有的收益全部用于南环建设。”缪自强介绍,新小区增添商业配套,不仅给居民就业带来更多机会,还将让回迁居民“足不出社区”便可享受各种商业生活便利服务。2011年3月15日,4767户居民签订住宅安置补偿协议,签约率达99.79%;463户签订非住宅清租补偿协议,签约率为97.27%。居民安置补偿单日签约量和总签约率,均创下令人称奇的“苏州记录”。

  第一批搬迁出来过渡的杨仁英表示,当时她心里也有顾虑。“老伴行动不便,搬家,租房子,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力不从心。”不过杨仁英的顾虑很快被打消了,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搬迁补助费2000元、临时安置补助费1400元/月、空调移装每台补助400元、太阳能热水器拆除损失每台补助1000元……三年下来,光是这些补助就拿到了近10万。

  “作为苏州老城区危旧房解危改造的全新探索,南环新村改造工程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样本。今后,类似的城区危旧房小区,力争每年要实施改造一批,让更多百姓住上更好的房子,过上更美好的生活。”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在南环“交钥匙”仪式上感慨道。目前,苏州正借鉴、推广“南环模式”,对梅巷片区、解放新村等老住宅小区实施改造。(陈雨薇 葛灵丹)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