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梅花
日前,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北京等19个重点大城市的义务教育在2015年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看似堵住了“递条子”“送票子”,却衍生出更加疯狂的“拼房子”。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多地房屋成交量下降,但各地学区房市场迅速升温。很多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周边区域的学区房价格持续上涨,没有最贵,只有更贵:北京有名校周边平房已经30万一平方米,300万元买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蜗居”,买了不为住,只为名校学位。
300万买个10平方米的蜗居房,这是何其尴尬的怪现象!面对这怪现状,该思考的不是房管局,而是教育局!因为教育资源不均衡,大批择校生拼爹、拼权、拼钱,搞得大家筋疲力尽——看到病症了,于是来一个外科手术式的“一刀切”,啥也别拼了,住在哪就在哪里上,统统就近入学——似乎禁令一出,便永绝后患。
看起来很美!但细细一咂摸,却不是那么回事。这就好比“锯箭疗法”——把裸露在外的箭头剪掉了,但把箭尖和毒素都留在那了,很快便发酵出新的脓疮。道理很简单:你要解决的“果”,恰恰是你要面对的“因”——要让大家心平气和地接受就近入学,前提是各个小区周围的教育资源是大概均等的,去这个学校去那个学校,没有太大的差别。
可这个大前提是不具备的,各个区域千差万别;即便有些地方尝试搞学区制,但建构于行政区域的“学区”概念,仍然无法破解各个区域之间教育水平相差悬殊的现实。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部抡起剪刀一刀剪下来,家长们学生们只能是“趋利避害”地选择,既然你又制定了“就近入学”的原则,便只好去购买学区房——换一套游戏规则继续“拼”!看起来“相对”公平了,可究其本质,不过换汤不换药罢了。
公平要一步一步实现!这话没有错,但在治愈旧伤口的时候,应最大程度地避免顺道撒下另一把盐。改革禁不起折腾,尤其不能费了很大劲,旧有的折腾不搞了,却又搞出一套新的折腾,毕竟,千折腾万折腾,最终买单的“倒霉蛋”还是一个个的小老百姓。要知道,“拼学上”的游戏不是只有北京几个名校在玩,这种游戏,几乎在每一个省份、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县乡,都在不同程度地上演。
锯箭疗法,治不了病根,一时有效,却也会贻误战机,种下更多新的隐患。改革,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必须从教育部门自己身上“动刀子”。教育资源均衡化,是一块“硬骨头”,政府的改革角色,是通过经费投放,缩小城乡差别、区域差别;是通过校长等管理人员的调岗轮换,是缩小各学校之间的差距,通过“有形之手”的补贴扶持,倒逼出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这事儿听起来很繁杂,却是根本之策,逃避不得。不直面这块硬骨头,谁都不想得罪,害怕触碰已经形成的利益格局,光想着“曲线救国”“曲径通幽”,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做了很多事,折腾了很多人!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