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环保局长称不戴口罩网上挨骂 媒体称挨得冤枉

2014年04月16日 14:52   来源:中国青年报   曹林

  北京市环保局局长陈添网上挨骂了,因为他说“不戴口罩”。作为环保局长,针对北京污染天的频发,很多市民都关心其出门是否也戴口罩。对此,陈添15日表示,“我不戴口罩,家里也没有空气净化器。”他建议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要对社会负责。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企业承担起防治大气污染的主责。同时,希望市民能从自我做起,承担起自己的那份责任。

  北京市环保局长这话有没有错?自然没错,这“骂”挨得真冤枉。他只不过是被问到这个问题时老实地陈述了一个事实,说自己不戴口罩。那这个问题怎么回答才不挨骂呢?说实话,这个问题就是给环保局长挖了一个坑儿,怎么回答都会挨骂。

  回答说“不戴口罩”,会被骂——你以为自己不戴口罩,就可以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地回避污染问题了吗?可如果回答说“会戴口罩”,同样会被骂,甚至会被骂得更狠——骂声会变成:你也知道污染严重,你也知道要戴口罩啊,把城市空气弄成这样还有脸坐在这个位置上。如果既不说戴也不说不戴,而是不回答这个问题,一样会挨骂。媒体的标题就可能被做成:面对戴不戴口罩的追问,环保局长黑脸一言不发。下面的骂声可能会更多。

  瞧,这就是一个“坑局长”的问题。设置了一个无论怎么回答都会挨骂的问题,这对官员是很不公平的。其实,在雾霾天频发的情况下,环保部门已经成了一个舆论情绪的发泄筒,环保局长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今年两会期间一位环保部门官员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坦承,出门都不敢说自己是环保部的。因为无论说什么,都会受到一阵劈头盖脸的痛骂。这种“不由分说不分青红皂白当头痛骂”的舆论氛围并不理性,只会滋长官与民的情绪对立,使本就不畅通的沟通进一步被打碎。舆论暴力最后逼得环保局长们集体沉默,不敢说、不愿说、不想交流,一边是愤怒的大众,一边是沉默的环保部门,这对污染治理不是一件好事。

  就事论事回到这件事,说实话坦言“不戴口罩”的北京环保局长不应该受到谩骂攻击,他陈述的只是一个事实,他无法为网友对“不戴口罩”的引申负责。

  有人说,你戴不戴口罩,雾霾都在那里——可环保局长并没有否认雾霾和污染的存在,只是说自己不戴口罩,难道还要强迫别人戴口罩?有人说,连自己的生命健康都不关心的人,你还能指望他关心大众的健康吗?这样的官员就该立即下岗!这也是欲加之罪,戴不戴口罩与生命健康之间并无必然的科学联系。有人说,局长是想通过“不戴口罩”来误导舆论以为“北京污染不严重,所以不要戴口罩”——这纯粹是诛心之论,完全是想象出来的逻辑。还有人说,局长的意思是“为了形象再染污也不戴口罩”,引导公众用肺做吸尘器,用信心战胜雾霾——这些都是网友对一句话情绪化的引申,不是官员的意思。

  竟然还有人说:不戴口罩,你有公费医疗,我们屁民没有。面对这样的逻辑,局长也许只能摇头“呵呵”了。

  网络舆论场中充斥着这种情绪化的谩骂,恶化着官民对话的舆论生态。媒体和公众一直鼓励官员站出来对话,要敢于说实话,但当一个官员说了真话的时候,就应该得到善待和尊重,得到积极和坦诚的舆论回应,而不是挖个坑儿恶意引申恶语相加。面对雾霾和污染,一句脏话很解恨,网民合力“围殴”环保官员的场景也貌似正义凛然,却污染了官民沟通的公共空间,让社会合力解决问题的氛围蒙上阴霾。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