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课堂学习"死板" 苏州16岁男孩在家自学10年

2014年04月18日 09:55   来源:现代快报   

小姚每天会花很大一部分时间阅读,书橱里的书五花八门

  对16岁的孩子来说,现在正是备战中考的关键时期,可住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小姚却有着不同的生活。每天早上,他会先在小区里跑一会步,然后自由安排学习或其他业余爱好,而这张“课程表”,他已经坚持了10年。“课堂学习太死板了,我压根没时间做感兴趣的事情。”小姚说。

  全职太太带儿子在家自学

  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见到了小姚的母亲王女士,她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对教育却很有看法。“在别人眼里,我可能是个疯子,但难道让孩子读书、毕业、找工作就是唯一出路吗?”王女士说,从儿子出生起,便有意识地教他认字,等小姚能走能跑了,差不多也能自己看书了。

  当时,她从新闻中了解到,国外有很多家长尝试家庭教育,便决定将小姚留在家中自学。在家教了小姚3年后,她动摇了。小姚四年级的时候,妈妈把他送进了学校。这是一所优质学校,但王女士却对这一年的学校教育很不满意。“现在的教育要求是‘齐步走’,可孩子的发展速度却是各不相同。”王女士说,学校老师教得很认真,做事也负责,但教学内容却很死板。儿子非常聪明,很多知识只要稍微点点就会了,并且对历史、地理、军事都非常感兴趣,但他并不适应课堂教学。

  看到儿子每晚忙着做机械重复的试题,王女士心疼不已,几次挣扎之后,她决定还是让孩子回家,走自学道路。就这样,小姚只在学校读了一年书。

  不羡慕同龄人的学习生活

  随后,记者见到了刚刚从图书馆回来的小姚。这个16岁的男孩戴着眼镜,个子不高,腰板挺得笔直,显得有些腼腆。交流过程中,记者发现他很健谈,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还很有幽默感。

  “课堂学习没什么不好,就是失去了自由。”小姚慢声细语地说,四年级在校时,他和同龄人相处得很愉快,至今还和几名同学保持着密切联系。有一天,老师想推荐他当“语文之星”,要求他填写最近读过的书。“我这才发现,时间都花费在做题上了,哪还有时间阅读?”这种感觉让他很沮丧、迷茫,和母亲商量后,还是回归了家中自学的模式。

  每天,母亲除了要求小姚运动和注意用眼外,从不干涉他自由安排学习内容。他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在电脑应用、书法、美术、钢琴等方面都有涉足,兴趣很广泛。最近,他看上了林语堂的书,特别是短小的杂文,一看起来就入了迷。“林语堂先生对教育的批判,至今仍适用。”小姚说,一张文凭不能说明一个人的能力,要看真才实学才行,他从不羡慕同龄人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这条自学之路,是母亲的大胆选择,也是他内心所渴望的。

  他称自己绝不是“家里蹲”

  也有很多人质疑,一个人自学会不会太孤单,久而久之脱离了社会?对此,小姚笑称自己绝不是“家里蹲”。“周末的时候,我会和以前的同学聚会,也会和父母出去旅游。”小姚说,他比很多同龄人“勤快”多了,当他们抓紧难得的假期玩电脑游戏时,他却喜欢坐着公交车看看苏州美景,或者去图书馆坐坐。周围居民也告诉记者,小姚挺懂事,也很有礼貌。“上次一起出去旅游,他一路谈了很多见闻,和一般上学的孩子差不多。”

  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担心,在家学习拿不到毕业证书,找工作受影响,对此,王女士却很“淡定”。“人生是一场慢跑,只有过得充实了,才能顺利到达。”王女士,她没有给儿子“设框”,他愿意的话,将来会支持他自主创业。不过,小姚却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出一本月刊,或当个自由撰稿人。”小姚说,莫言只有小学学历,却拿了诺贝尔奖,可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将来,他希望一边旅游,一边写书。

  专家看法:家庭学校要并驾齐驱

  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韦教授认为,王女士的做法不能用“好不好”来评判,不管是教育方式还是学习方式,都有其特殊性,没有针对所有学习者都合适的教育方式,不过王女士的做法如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可能更为合适。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尹艳秋教授则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有优势和劣势,就像并驾齐驱的两驾马车,不能偏废哪一方。另外,家庭教育差异性极大,任何个体的成功经验,都不能百分百复制。作为中学老师,星海实验中学王陈华认为,其实学校并不仅仅是学习的场所,而是一个小社会,主要解决孩子的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化问题。特别是后两个问题,这是家庭教育取代不了的。(何红叶 孙佳桦)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