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供水安全防线失守之后
兰州局部自来水苯超标事件的发生,再次敲响了城市供水安全的警钟
4月17日,已是兰州局部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发生后的第7天。尽管早在3天之前,兰州市就已经解除了应急措施,全面恢复供水,但市民周怀俊早晨饮下的第一杯水,仍是前几天大量囤积下来的矿泉水。
为了打消市民们的疑虑,当地政府正在受污染的地段敷设替代应急管道防止发生新的险情,同时环保、疾控部门仍在以一天一次的频次检测自来水苯含量,并向公众通报。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自来水厂出水口及主城四区自来水都未检测出苯含量。
然而,许多兰州人依然心有余悸。尤其是在受影响最大、自来水厂所在地的西固区,仍有一些市民的一日三餐是纯净水煮挂面、速冻饺子等“节水食谱”。
从目前的调查来看,事件的起因似乎颇具“偶然性”——27年前的一场爆破事故所遗留的油污侵蚀了60岁的水泥自留沟。但更加值得深思的,则是“偶然”背后的“必然”。
为什么污染高危企业会建立在水源地附近?为什么27年前的油污至今仍然存在?为什么水务公司从确认苯超标到上报,经历了14个小时?而对于这起可能涉及几百万人生命健康的事件,政府从接报到对外公布又为何要花费11个小时?……
显然,西北重工业城市兰州的这起公共事件,再次敲响了城市供水安全的警钟。
舆论聚焦五大焦点
当前,兰州“全城说水”的舆论正聚焦在五大焦点上。
焦点一:发现苯超标前,自来水是否安全?群众在此之前是否已经大量饮用了苯超标自来水?
兰州市自来水总公司水质监测中心主任、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兰州监测站站长田红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国家新规定的106项水质检测指标中,苯含量是非常规检测项目。但他们在3月份进行过一次检测,因此自来水在3月份之前是安全的。但截至目前,兰州有关部门、自来水厂均未对群众在4月11日之前是否饮用了苯超标自来水做出正面回应。
焦点二:自来水苯超标是否与3月初兰州自来水异味有关?
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闫晓涛表示,3月份自来水异味是黄河上游冰雪融化后带入河中的腐烂物质所致,当时根据市民反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06项指标全部合格。
焦点三:最早发现苯超标是什么时候?是否存在公布迟滞问题?
闫晓涛说,4月2日,威立雅公司对水质进行采样,在10日的分析过程中发现苯含量有异常,随后进行了再次检测,10日15时确认苯超标,11日凌晨5时上报兰州市政府,不存在迟报瞒报问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11日凌晨3时起,威立雅公司就开始向沉淀池投加活性炭,试图降解苯对水体的污染,这与正式上报存在两个小时的时差。
而兰州市公布的时间表显示,从11日凌晨5时接报到16时30分召开新闻发布会,经历了兰州市主要负责人赶赴现场处置、成立应急处置小组、多部门取样复检、甘肃省成立应急指导组、传达上级精神并再次部署、撰写新闻通稿等多个环节,花费了11个多小时。
一些学者认为,正确的做法是果断采取紧急措施,大幅压缩部署、会议时间,及早告知公众紧急避险。
焦点四:侵蚀自流沟的油污从何而来?污染责任谁来承担?受污染的自流沟是否“超期服役”?
初步查明,此次局部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应为水厂自流沟周边的油污所造成。油污来源于兰州石化上世纪80年代原兰化公司发生物理爆破事故后渗入到地下的渣油,但需进一步论证、分析。兰州市局部自来水苯超标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表示,在查明原因后,会严肃追究责任。而受污染的自流沟是1955年建设的水泥制输水渠,设计寿命50年,目前实际已使用近60年。
焦点五:自来水厂是否存在监管不力?国际水务巨头持股兰州威立雅后为何存在“南橘北枳”现象?
兰州局部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15日称,供水企业合资后确实存在监管不够到位的问题,也暴露出城市管理上的一些薄弱环节,兰州市将引以为戒,加强监管,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