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佛山一季度工业增加值达816亿 同比增长10%

2014年05月05日 10:51   来源:南方日报    叶洁纯

  日前,佛山市经信局发布今年一季度全市商贸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分析显示,今年前三月,佛山市工业走势相对平稳,一季度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支柱行业呈差异化发展,固定投资稳步增长,但商贸消费增幅同比去年下降了1.7%。

  支柱行业有差异钢铁工业总产值同比下滑7.3%

  数据显示,今年1到3月,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16.1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另外,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也呈双位数增长,总额达到3842.3亿元,同比增长10%。

  工业经济走势的相对平稳体现在全市电力供需增幅的不断加快。今年1—3月,全市总供电量105.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9%。尽管第一、三产业的用电量同比为负增长,但第二产业累计用电量为75.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5%,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1.51%。

  工业形势反映在具体经济类型上,可看到以民营经济唱主角的佛山,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24.73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全市规模以上的小型企业在工业总产值的增长上快于大型、中型企业。

  若分行业看,一方面高技术制造业增长明显,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完成总产值242.47亿元,同比增长15.1%,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5.1个百分点。

  但另一方面,支柱性产业呈明显的差异化发展,其中钢铁加工业和石化行业增长乏力,如钢铁一季度工业总产值同比下滑了7.3%。而家具和家电行业增长态势良好,工业总产值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4.2%和13.5%。

  消费增幅放缓住宿和餐饮消费持续走低

  备受关注的出口形势仍未有复苏,今年1到3月,全市完成工业出口交货值556.87亿元,同比下降0.8%。出口的增长萎靡还表现在佛山工业内销比重的进一步提高,据测算,1—3月实现工业内销产值3207.96亿元,工业内外销产值结构由去年同期的85.01:14.99调整到85.21:14.79。

  另外,两驾拉动经济的“马车”也并没有明显加速的迹象。

  在固定资产投资上,今年佛山一季度全市完成的固定投资总额417.02亿元,同比增长13.5%,增幅高于去年同期1.5个百分点,但增速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而商贸消费的降温仍在持续。从整体上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8.78亿元,同比增长10.1%,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

  其中商铺消费相对平稳增长,今年前三月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529.45亿元,同比增长11.1%,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8.4%,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7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95.7%,但住宿和餐饮业零售增幅继续走低。

  分析

  用电量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指标,且数据真实性可靠性较高。

  从目前的用电量来看,一季度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与之相应,二产用电量同比涨近9.65%,两者反映出来的趋势比较相近。

  而三产方面,此前佛山已经表明了要在三产方面加强发展力度,但一至三季度的三产用电量是同比负增长,说明三产方面的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和努力,或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而要看下一步的经济发展走向,较常见的就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但一季度工业出口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和商贸消费增幅均放缓。不过,民营经济的增长和工业总产值的提升,都为佛山经济向好提供了不错的利好因素。(记者 叶洁纯)

(责任编辑:彭博)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