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十一次会议审议《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草案)》,对于“地铁禁食”是否入法,委员们发表了针锋相对的看法。事实上,在全国各地城市地铁建设迅速发展的今天,这个问题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
地方规定各有不同,武汉郑州等入条例,上海广州等入乘客守则
武汉——武汉是国内第一个以地方法规明令地铁禁食的城市。从2012年12月28日武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起,武汉市以地方立法形式出台《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对在轨道交通线路上的进食、吐痰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罚,最高罚款可达到200元。
同一时间,武汉地铁运营公司的300余名执法队员在全市已开通的轨道交通线路上处罚上车进食等现象。
郑州——2013年12月15日,郑州市政府颁布《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规定,禁止在列车车厢内进食。违反规定的,由市交通运输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将被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该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深圳——5月12日,深圳市法制办就《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将持续到6月15日。征求意见稿中规定:禁止在地铁车站付费区及列车内饮食,违反规定者按危害运营安全处罚,由市城市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可处以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早在2004年,深圳地铁开通时,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就出台了《深圳地铁乘客守则》,其中“第三章 乘车守则”中规定,在地铁车站或列车上,禁止饮食,违者由相关部门责令清理,并处以200元的罚款。
上海——今年1月1日起,上海同步施行的新版《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和《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地铁车厢禁食”规定被写入守则,但未能进入条例。
广州——2007年,广州在制定《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时,草案初稿曾有“禁止在车厢内饮食”的规定,当时不少人认为,不让喝水,不近情理,随后在草案二稿中,这一规定改为禁止在车厢内进食,即可以喝水,但禁止进食。而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最终通过的条例中,这一规定被取消,而保留有一条“其他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场所容貌、环境卫生的行为”的禁止行为。
2010年12月开始实施的,在法律层级低于上述条例的《广州地铁乘坐守则》则明确提出,乘客不得在列车上进食。
据悉,杭州、重庆和成都等也是在几经讨论后,最终都取消了“车厢内禁食”条款,改为对乘客加以引导。
入法的争议针锋相对
上海此前进行的公开征求意见和问卷调查中,80%以上的市民同意在一定范围内采取禁食措施。这一结果与新浪微博上一项2700多名网友参与投票的调查得出的结论类似,根据这一调查,77.3%的网友支持地铁全面禁食。
支持禁食的网友“小猫旺旺”认为,地铁人流密集,在车厢里吃东西,一旦被挤撞或列车急停,食物尤其是液态食物很容易沾染到别的乘客身上,引起纠纷,同时,车厢禁食也有助于环境整洁。
也有市民和网友表示反对,认为地铁“禁食”应因人而异、因物而异。网友“yoyo_91235”说,上班族早上分秒必争,很多人将早餐带在地铁上吃,很多时候也是出于无奈。网友“小么子Tang”认为,地铁“禁食”要因人而异,譬如宝宝、低血糖患者、其他身体不适需要立刻补充能量的人,根本等不及下车,不能“一刀切”。
关于地铁中应不应该禁食,记者随机询问了几名乘客。郑州市民王女士说:“其实我觉得地铁禁食挺好的,反正我本人是不喜欢在坐地铁的时候闻到类似韭菜包子的味道。”有市民认为,车厢内吃东西不仅会造成卫生问题,也会带来一定的危险。比如吃“关东煮”,长长的竹签绝对是个安全隐患;热食物则可能烫伤其他乘客。
当然,也有市民持不同意见。郑州市民陈先生表示:“将禁食作为立法有点过了,应该是倡导大家不要在车上饮食。”有部分市民表示,饮食不会给地铁带来安全问题,而且饮食概念又过于广泛,比如巧克力、糖果、饮料等物品,如果强制禁食,无论从法律角度还是出于人道主义的关怀都是不恰当的。随着北京地铁运量不断攀升,对于地铁禁食的管理控制难度将越来越高。
据了解,5月21日,北京地铁全网客运量为1048万人次,很多乘客认为,对于这样庞大的人群进行“一刀切”式管理难度太大。据记者观察,在北京地铁实施禁食的4号线上,车厢内虽然设有监控探头,但是还从未听说有乘客因在车厢内饮食而受到处罚。在站台上,由于乘客流量一直较大,工作人员没有能力监控禁食。
北京地铁一线基层员工反映,高峰期乘客流量太大,对于维护站台秩序都已感觉力不从心,更别提去管理站内、车内饮食问题。在地铁昌平线西二旗站区,李思野的工作是在站台维护乘车秩序,主要任务就是保障乘客安全。据她介绍,早晚高峰时自己大多数工作都是维护排队秩序,帮上不去车的乘客“助推”上车,自己曾被高峰时的人流带上车。
同时,自带餐饮进站上车也可能管理。记者了解到,在北京每个地铁站的工作人员十分有限,安检人员也不可能有更多精力检查是否带餐饮。“北京地铁每个车站都有安检,但总不能让安检设备最后都变成检查餐饮的工具吧?”在北京地铁2号线东直门站,记者随机采访乘客发现,一些人对于地铁禁食的客观条件表示怀疑。近年来,北京地铁车厢内乱发小广告的情况较多,对此有乘客认为,在车上发小广告这么明显的行为都很难严格禁止,更别提“吃口包子喝口可乐”了。
禁令执行情况如何?
既然有很多地方已经禁止在地铁上饮食,各地的法律执行情况如何?
上海新版守则实行5个多月来,地铁车厢内饮食问题并未绝迹,早高峰时段和下午中小学放学后的时段更是“重灾区”。
复旦大学学生刘婷说,“带小孩的家长给孩子喝口奶、吃口零食垫垫肚子,夏天喝个饮料,这些行为都无可厚非,只要在进食时不妨碍其他乘客,并且不乱丢垃圾就可以了。”
在上海地铁衡山路站,地铁工作人员表示,“地铁禁食”规定写入乘客守则,但没有写入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地铁工作人员也不能硬性阻止乘客饮食,主要依靠乘客自觉遵守。同时,在上下班高峰时段,车厢本身已经很拥挤了,地铁工作人员来做劝导也有现实的困难。
记者了解到,多个城市出台的“禁食令”大多没有具体的罚则,仅在郑州、深圳等地有最高处以200元罚款的条款。
去年10月,一个小孩在武汉地铁2号线车厢里吃薯片,薯片碎屑掉了一地。按照《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武汉地铁运营公司执法人员对小孩的妈妈处以50元罚款。据悉,这是地铁执法人员开出的首张罚单。此前,对于地铁禁止行为,执法队都是以口头劝阻为主。
武汉地铁运营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对于地铁禁食的规定,武汉市民从最初的不太习惯到如今逐步理解。执法队员在执法过程中以劝阻为主,对于态度特别恶劣的才开出罚单。目前违反禁食规定的案例数逐步下降。
记者22日乘坐广州地铁2号线、5号线看到,车厢内贴有“请勿在车内吃喝”的标识。多名乘客表示,近年来广州地铁内虽然能在上班高峰期零星看到吃东西现象,或者家长喂小朋友,但整体情况很少,大家都知道这是公共场合,而且是密闭空间,不吃东西特别是不吃刺激性味道的东西,是应该有的道德共识。
记者22日在广州地铁车厢内未看到工作人员值守。广州地铁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地铁公司作为运营单位,是相关规定的执行者而不是制定者,条例中没有禁止进食的规定,而是放在守则内,本身即意味着没有那么高的强制性,同时两项制度都没有规定处罚措施,即意味着没有赋予地铁公司处罚权,目前公司主要采取工作人员不定期上车巡查的方式,发现进食者也只是口头劝阻,一般都会收效。
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新闻发言人陈琪告诉记者,虽然有饮食罚款的规定,但却从未开罚。“处罚比较难,还是希望通过引导教育,让乘客文明乘车。”
记者观察到,地铁车站内执法人员很少,而列车内根本就没有地铁工作人员,列车监控摄像头,每车厢只有2个,视频监控死角很多。这意味着,即便征求意见稿中的饮食罚款规定获得通过,在执法力有限的情况下,禁食更多地还是要靠乘客的自觉文明意识。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教授认为,地铁禁食规定会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乘车习惯,改变过去不良的陈规陋习。但也有专家认为,此类行为应更多靠市民的自觉和相互劝诫,而不是一味依赖法律的强制。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说,任何规章制度的出台,除了惩罚的作用还有一个正面引导的作用,尽管守则是软性的规定,但依然能对居民的行为起到一个正面的引导作用,并不是所有的规定都必须以惩罚为前提才会有所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