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包容度排名:东莞第一 北京仅第7(名单)

2014年06月03日 20:25   来源:投资时报   

  谁是中国2013年最“大度”的城市?

  —“2013中国50个重点城市包容度排名”解读

  文|特约研究员罗天昊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有时候,国家或者城市的竞争力,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利用成为资源自由交流的中枢,汇聚全球性的资源。在 全球近现代国家发展历史上,移民往往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国家如此,城市亦如此。

  能否容纳足够的移民,不仅是一个城市开放度和包容度的体现,更是其有无强大的社会自我更新能力的体现。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博大,是否有包容性,人口结构是最直观的维度,特别是能否容纳外地人、广纳四方豪杰,是判断城市包容能力的最核心标准。

  我们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本期聚焦城市包容度,推出“2013中国50个重点城市包容度排名”。此榜单的衡量标准为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以得分高低进行排名。

  中国最博大雄浑的城市

  入选标准:净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0%以上,吐纳四方,胸怀天下。

  入选城市:东莞、深圳

  权力的意志,在民间无效。

  虽然主旋律对于东莞挥舞大棒,但是,民间的力量,用脚选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天堂之城。而深圳虽然多年来被蔑称为“文化的沙漠”,但是,文化的最大载体是人而不是“文物古迹”,没有古迹的深圳,同样以汇聚天下四方之民的王者胸襟,加冕为中国最大的开放之城。

  讨饭都不会被冻死的包容之城,是穷人的福地,也是草根的机遇之城。没家庭背景,就好好混市场,别想去北京和权贵比横,和巨富比投机。广东是天下穷人和草根的最优选择。劳动不一定致富,但足以糊口。

  一直以来,深圳都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城市,也是中国最著名的移民城市,这里有博大开放的文化、融汇百家之长的气度,这也是深圳率先成为中国设计创意之都的原因。

  深圳曾长期坐拥中国包容之城的宝座,但是,自上世纪后期开始,随着深圳发展战略的变化,其包容性下降,2008年,深圳的净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约为74%,至最高峰,其后则开始逐步下降。尤其是世界大运会之后,深圳的包容性受到重创,部分青年人被排斥在深圳之外,加速了逃离。

  对于深圳和东莞这样的城市来说,出身平民,不一定非要做城市的贵族,放低姿态,知雄守雌,为天下溪,更可吐纳天下,成就雄浑博大。

  中国强势包容城市

  入选标准:净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30%以上,具有明显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吸纳众多移民。

  入选城市:佛山、厦门、上海、苏州、北京、广州、天津、珠海

  这个城市群体,主要有两种类型。一个是闻名全国的制造业工厂,吸纳了全国性的劳动力,如佛山、苏州。一个是全国性或者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比较强的包容能力。后者最典型的是北京。珠海、广州、厦门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其开放包容,亦举世皆知。

  北京是一个复杂的城市,这里有三个世界。第一个是以中南海以及其周边为代表的权力世界,第二个是老北京势力,第三个是以CBD为代表的民间世界和外来世界。

  权力、传统与市场三大力量的博弈,使北京的包容度和开放性充满争议,最近通州区出台的史上最严苛的非京籍子女幼升小政策,引起了广泛的抗议。也使北京精神之“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中的“包容”受到质疑。

  按照北京的资源拥有率,至少应该容纳3000万人口,现在的北京人口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作为首都,净流入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比重只有37.8%,还太低了,至少需超过50%以上才算及格。北京应抑制权力之手,更加开放包容,而非逐步走向封闭。

  天津同样如此,前不久天津取消蓝印户口,以及限房限车,皆为不智之举,天津处于北京之边,在中国的市场体系和权力体系中,都不讨好,唯有加大开放力度,建设包容之城,容纳四方人才,才有可能胜出。

  中国主流包容城市

  入选标准:净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0%以上,区域内移民比较多。相对开放宽容。

  入选城市:无锡、乌鲁木齐、海口、嘉兴、宁波、鄂尔多斯、常州、呼和浩特、南京、杭州

  这类城市群体,主要有三种类型。

  无锡、宁波、常州、嘉兴等均为区域性经济重镇,吸引了众多劳动力,尤其是制造业劳动力,这个阶层,主要以社会底层为主,比如鄂尔多斯,虽有“鬼城”之忧,但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投资客和采矿人。

  南京、杭州、海口等既是本省的省会城市,又是全国性开放城市,在吸引本省和全国流动人口方面,均有一定功能。

  乌鲁木齐和呼和浩特令人惊喜,这两个城市,作为中国最大面积的两个边疆区域的首府城市,不仅是各个民族的聚居地,亦是西北和华北人闯边关的传统胜地。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新疆成为前哨。其实在此之前,新疆就吸引了陕西、甘肃等大西北地区乃至广大内地的移民。乌鲁木齐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是确保边境安定、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石。保新疆,需要更博大开放的心态。

  呼和浩特则是山西、河北等地“走西口”的首选,尤其是山西人,呼和浩特、包头等地的口音,基本是晋语体系。

  中国容量潜力巨大的城市

  入选标准:净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5%以上,有成为区域性或者国家中心城市的潜力,但是目前开放性还不够,还没有容纳更多的移民。

  入选城市:武汉、郑州、泉州、成都

  武汉为中部崛起之支点,在长江经济带中,处于“龙腰”地位,是中国的未来之城。随着中国内需的振兴,以及全面发展战略的推行,武汉迟早将成为中国的第二大城市,以及内陆中心城市。因此,武汉当下的包容能力,相对未来愿景,差距很大,需要扩大开放。作为天下之中,武汉最有天赋成为中国内陆开放高地,吸纳四方移民,加冕中国的未来之城。

  应该说,上海成为中国经济中心大势已定,而武汉和重庆,则是中国未来潜力最大的城市。郑州与武汉类似,未来也将成为中国的重要城市,以及内陆中心城市之一,预计吸纳移民比现在更多。

  泉州作为厦漳泉经济圈的一极,扼守要津,地位显赫,实际经济实力和人口容量超过厦门,未来值得期待。

  成都是成渝经济区的双核之一,变数巨大,潜力无限,未来需要更开放的气度,争取成为西南乃至西部的开放之都。

  中国急需提升包容度的城市

  入选标准:净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到15%,但是超过5%。本来应该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但是目前还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

  入选城市:大连、青岛、济南、沈阳、兰州、东营、绍兴、长沙、福州、淄博、烟台、合肥、西安、石家庄

  大连、青岛、烟台,分别为东北和山东经济重镇,但是其经济实力和开放度不成正比,对于人才的吸附能力还不强。济南、福州、长沙、合肥、西安、石家庄等均为省会城市,但是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人口均被周边强势的经济区所吸附,最典型的是石家庄,很多人都跑到北京来发展。

  未来的发展之策,是以激进改革造成制度优势来突围,比如北京户籍政策难改,而河北则可放宽,拼不了资源,可拼制度。

  中国保守城市

  入选标准:净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到5%,但尚不是负数。本来是区域性重要城市甚至是省会,但是其开放性和包容性,与城市地位严重不对称。

  入选城市:大庆、昆明、南昌、哈尔滨

  昆明、南昌和哈尔滨,均是省会城市,但是,却没有凝聚本省的民力,使本省沦为人口流出大省。差距不仅在于经济发展的硬件,也在于软件,未来不仅需要加快经济发展,亦需更多社会改革,增加开放性。

  大庆作为一个产业单一的城市,其保守性有先天因素,但是,制度革新亦很重要,前不久闹出的石油子弟“接班”风波,凸显了这个城市的局限性,未来在国企改革方面任重道远。在观念和制度的现代化方面,亦有漫漫长路。

  中国最易被本地人忽视的城市

  入选标准:净流入人口为负数,常住人口没有本地户籍人口多,人口外流严重。本地人对当地发展信心有待加强。

  入选城市:扬州、济宁、洛阳、南通、重庆、徐州、黄冈、周口

  珠三角与长三角城市发展模式有很大不同,佛山、东莞、深圳、广州、珠海等香港周边城市,具有强大的自我造血功能,不仅独立于香港之外,更可吸引外地资源。而南通、扬州、苏州等城市对上海依附性太强。

  山东有不少城市人口都是负流动,除入选的济宁外,还有临沂、德州、枣庄等。很多精英流入了上海或者北京。这些城市缺乏本土容纳能力。

  黄冈和周口,为湖北和河南两大内陆大省的人口大市,黄冈人口部分流至武汉,部分流向广东、上海和北京。周口则是河南的前三大城市,因为官方强行平坟而知名。数据证明,周口确实有让本土人伤心的理由,其人口净流出人数占常住人口的28.7%,比例惊人。未来周口需要全面改革,以扭转颓势。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