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球眼”抓交通违法 市区设置超600套

2014年06月18日 15:19   来源:华西都市报    李鑫

  目前城区设置的电子眼,大部分为高清探头,具有抓拍各类交通违法、检测路段流量的功能。但由于设计原因,电子眼只能盯着前方约3条车道的范围,车辆进入电子眼监控范围,有实线变道等行为,就会被拍摄记录。但在这个范围以外的死角,可能会有“漏网之鱼”。

  全球眼:隐蔽违法也跑不脱

  电子眼的“小伙伴”全球眼,虽然不是全自动拍摄,但真正实现了360度无死角,可以跟着违法车辆一路拍下去。全球眼最大的功能,是实现对影响交通安全、造成交通拥堵、扰乱正常行车秩序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导致道路拥堵的交通陋习,进行实时视频管控。

  类似遇前方机动车停车排队或者缓慢行驶时,借道超车或者占用对面车道、穿插等候车辆的;机动车不在机动车道内行驶的不文明违法,这些较为隐蔽的交通违法行为都不能逃过全球眼的监控。

  电子眼在成都市民的印象中,有着长长的脑袋和独眼,眼睛紧盯着前方的车道,记录各类交通违法。而一只新的“眼睛”或许要颠覆这种形象了。

  成都市交管局建立的“成都交警交通违法视频监控中心”,于6月18日正式启用运行。该中心同步启用的高清视频交通违法监控设备,号称现有电子眼的“小伙伴”,但模样完全不同——这种被称为“全球眼”的高清球型摄像机,由中心值守人员通过后台进行实时操控,能够进行360度的旋转视频拍摄,抓拍半径超过50米。

  和传统电子眼不同,“全球眼”不会只针对眼前的车道进行有范围限制的拍摄,包括变道穿插等隐蔽性高的违法,“全球眼”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从拍摄下违法数据到车主收到违法记录的短信,只需 18分钟。

  交管局民警介绍,超过600套电子眼将在成都市区136个重点路口、路段、隧道,紧盯路上的违法、事故和其他异常情况。

  A

  【全球眼·它不拍照拍视频】

  监控半径超过50米专拍隐蔽交通违法

  6月17日下午2点过,华西都市报(微博)记者在二环路丽都路口,看见了酷似眼球的“全球眼”。它位于二环高架底层设置的普通高清电子眼下方,处于“倒悬”状态,样子和天网监控设备类似,但要小巧一些。

  民警介绍,全球眼通过后台进行实时操控,具有覆盖范围广、镜头操作灵活的特点,可对路口、路段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可进行360度旋转视频拍摄;可对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实施证据固定,对违法数据进行实时传输。“全球眼的拍摄半径超过50米,范围很广。”

  这只新设置的“眼睛”将成为成都交警(微博)交通违法视频监控中心启用后,监控路面的新方式。

  监控中心民警张淳介绍,和电子眼自动抓拍不同,全球眼的高清视频交通违法证据采集工作,是由中心后台人工手动操作完成,所有违法数据和电子眼数据一样,通过解密、录入、核对、审核等步骤后记入电子警察处理系统,并对违法驾驶人实施处罚。

  “全球眼”不会只针对眼前的车道进行有范围限制的拍摄,包括变道穿插等隐蔽性高的违法,“全球眼”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从拍摄下违法数据到车主收到违法记录的短信,只需 18分钟。

  B

  【电子眼·功能大盘点】

  主抓6类违法从压力感应到号牌识别

  现在在成都市区“服役”的电子眼,又有哪些功能?民警介绍,最初电子眼只有抓拍闯红灯、超速等违法的功能,工作原理为压力感应线圈。

  经过更新换代,逐步扩展到包括闯红灯、超速、侵走公交车道、乱停放、逆行、违反禁令标志在内的多种违法行为,同时具备道路交通流量检测、机动车号牌识别、交通事件检测报警及高清视频监控等功能。

  专抓走非机动车道的车

  2013年8月29日,二环路羊西线路口设置了成都地区首个专门“盯”非机动车道的电子眼抓拍设备。机动车一旦长期占用侵走非机动车道,或临近路口随意穿插,或越过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的单实线超车,将被处以罚款100元、记3分的处罚。

  专抓占公交道“野租儿”

  2013年11月20日起,一套设置在光华大道一段万家湾公交车站上方的“电子眼”正式运行,侵占公交车专用道的社会车辆将被抓拍并面临100元罚款。这也是成都首套设置在公交车站专门抓拍侵占公交车专用道的电子眼。

  人南路三段电子眼最密集

  2014年4月,成都人民南路三段辅道800米的距离设置了16套电子眼。这些电子眼专为川大华西二医院急救病人设置的“生命通道”服务,抓拍乱停放车辆。这段道路也成为成都市区电子眼分布最密集的路段。

  C

  【电子眼·过去与现在】

  2005年“出生”成都现有2710套

  如今,加大科技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利用科技手段管理交通,已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趋势。成都的交通管理,离不开智能电子警察抓拍设备(电子眼)和即日开通的全球眼的帮助。

  成都市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步推广电子眼的?现有的电子眼数目多少?华西都市报(微博)记者今天就来盘点一下成都电子眼的那些事儿。

  上岗9年不断更新换代公交启用移动电子眼

  2005年,成都市依据《道法》及其实施条例,启动了电子警察系统建设工作。

  根据成都市交管局科规处民警介绍,最初的一批电子眼有200套,堪称成都的“爷爷”级电子眼。它们能在白天、夜晚和各种天气条件下,自动记录机动车闯红灯、逆向行驶、超速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有效弥补了当时成都警力不足,解决了失控时段和路段的管理问题。

  目前,这批电子眼由于使用寿命和功能单一,大部分已经淘汰出“现役”电子眼队伍了。

  在接下来的9年里,电子眼不断更新换代。最开始,电子眼数量有限,只能在一些交通事故较多、车流量较大的重点路口、路段设置。随着数量越来越多,固定电子眼也发展为移动型的。

  2010年11月,成都启用了首批150套“移动智能公交抓拍系统(公交电子眼)”,一旦有社会车辆侵走公交专用道,车上的前端电子眼设备将自动连续抓拍两张图片,作为车辆侵走公交车道的证据。

  截至6月17日,成都市区开通了超过1760套固定电子眼,公交电子警察抓拍系统增加到950套。

  处理流程3G网络实时传输电子警察中心审核处理

  电子眼是如何抓拍交通违法,之后数据是怎样变成罚单到车主手上的呢?

  电子警察处理中心位于成都市交管局的办公大楼内。一旦有车辆违法进入电子眼的“视线”,其违法行为就会被照相抓拍或视频记录,生成原始数据,并通过3G网络实时传输到电子警察处理中心。

  经过解密、数据录入、核对车辆信息、民警审核等步骤后,最终成为违法处理证据的数据将正式进入公安部的交通违法处理系统。随后,工作人员将根据车辆基本信息进行打印、分装,最后根据车主登记的地址将《交通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寄出。

  在电子警察邮寄区,有专人承担退回邮件的登记工作。“这些邮件大多因为地址不清、查无此人等原因被退回,工作人员将其退回代码录入后,这些违法信息将通过短信、年审等方式,告知到违法驾驶人。”交管局相关负责人提醒,最终只有7成罚单能成功寄到车主手里。

(责任编辑:秦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