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晚,广州市广雅中学正进行着一场充满西域风情的毕业晚会。载歌载舞的主角——该校2010级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即将告别相处几年的校园和“亲人”,踏上人生的新旅程。他们与广东本地籍师生抱成一团,流下不舍的热泪。
在几天前,广州天河区城管执法分局的维吾尔族副调研员阿里根向南方日报记者谈到他兄弟仨从西北到岭南发展的感想时说:“广东真是个包容开放的地方,哪个民族的人都可以在这里生存发展!我以能够为广州这个国际大都市作出贡献而自豪。”
这一场景、这一席话,对于在广东生活和发展的少数民族同胞来说,有着相当的代表性。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成为全国输入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原先只有5个世居少数民族的南粤大地,迎来了山南海北的55个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少数民族人口从80万增加到340多万。他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和谐发展,成为广东特别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6月13日,省委召开主题为“创新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的常委集中学习讨论会,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扎实做好我省民族宗教工作,热忱欢迎全国各族人民群众来粤发展。
广东犹如一树花红籽旺的石榴,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
参与: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东莞有副科以上少数民族干部76名
一屋沙漠黄的喀什木雕,一壶石榴红的花果香茶。广州市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工作站高级调解员依力哈木,在他花费400万元开的凯斯尔餐厅里对我们说:“我将13种花果茶搭配,调制出多口味、香味又和谐的味道。餐厅的客人九成是汉族人,非常喜欢这种特别的茶。所以说,喝乌龙茶和喝花果茶的爱好并不矛盾嘛。”
民族团结也是如此,要多方协调和融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广东经济和社会的活跃和发展,大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广东的城市,在促进本地各方面发展的同时,也令城市民族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省委副书记马兴瑞认为,作为自古以来就是中外各民族交流融汇的地方,扎实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对促进广东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要求从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和做好民族工作。
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雄在全省城市民族工作会议上介绍,省委、省政府将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来谋划,各地各有关部门强化领导、凝聚合力、创新方式,探索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城市民族工作新路子。2011年,省委、省政府就印发了进一步做好我省城市民族工作的文件,各地初步建立健全了市、县、街道、社区四级城市民族工作网络。省委还将城市民族工作纳入社会建设考核范畴。
促进各族人民在粤的共同发展,首先体现在政治参与。外来少数民族中不乏优秀代表,各地推选了部分代表人士参政议政,这在联系少数民族群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东莞就有副科级以上少数民族干部76名,还有17人分别担任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联委员。肇庆市端州区“和谐端州协进会”的理事会中,民族宗教代表人士就有28人,其中有5名穆斯林代表人士担任副会长。这令他们感受到荣誉、责任与使命。
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陈小山介绍,我省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入流动人口服务体系。特别是为了解决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人口急剧增加,而原有的服务设施不够的问题,广州、深圳以举办亚运会和大运会为契机,推动建设宗教活动场所等设施,满足穆斯林群众对于宗教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伊斯兰教先贤古墓,在广州市政府重视下整修一新,新建成的礼拜殿典雅宽敞,大殿内外可容纳1.5万多人。深圳市也无偿划拨6000平方米土地,并资助3000万元建设一座清真寺。目前,全省已经登记开放清真寺7座,另外还有固定处所3处。
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是促进民族团结和公平正义的必要措施。我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多的广州、深圳、佛山等市,都设立了少数民族法律援助站(中心)。
深圳市编制发放了《深圳少数民族服务指南》,介绍了有关就业、办证、救助、维权和子女就学方面的政策法规,该市法援工作站调处了30多宗较大的矛盾纠纷。而广州法援部门建立起70多个少数民族律师的人才库,为少数民族群众进行了1500多人次的无偿法律服务。
广东格外注重发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在化解矛盾纠纷方面的杠杆作用,通过协商方式解决问题,避免冲突升级,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如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阿牛日呷惹,长期在东莞从事劳务派遣工作。他将为本民族群众服务与遵纪守法相结合,有效调解了多起劳资纠纷,获得该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阿里根是在广东发展的外来少数民族佼佼者之一。2000年,他从乌鲁木齐市政府调到广东省外经贸厅。当时,他看到在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广州,城管任务非常艰巨。部分少数民族商贩随意摆卖,而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因为语言障碍很难开展工作。他于是出于高度责任感,申请调入广州市城管局天河分局工作。
当上城管以后的阿里根,风里来雨里去地工作,并参加了该局新组建的少数民族小分队的工作。他与5名维吾尔族青年城管人员,将有关管理条例翻译成民族文字,打印出来后分发到新疆籍摊贩手中。同时还制作出维吾尔语录音带,接上大喇叭向摊贩们广播。他常对商贩们说:“我们在广州这个国际大都市发展,就要维护城市形象,也要维护我们维吾尔族人民的正面形象。”不少乱摆卖摊贩,因此渐渐成为合法经营者。
发展:帮助少数民族兄弟就业创业 4400多家拉面店香飘岭南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用这句歌词来形容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是最恰当的。在这里,各色服饰的员工以及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这里也如同春雨滋润的土地,非常适宜1200名少数民族员工的成长。他们既工作又学习,一大批人成为公司的中坚骨干;也有很多人从边远地区而来,长了见识和知识后,再投身到其他行业,或者回到家乡进行新的发展。
广东在创业和就业上,重视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曾经组织优质企业,携2000多个就业岗位赴西藏招聘高校毕业生,并且向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发布上百万条的就业信息。省有关厅局和珠三角各市加强与在粤少数民族重点流出地政府的联系,以“双向管理”提高劳务输出水平,调处矛盾纠纷。
近年来,我省各地清真拉面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达到4400多家。惠州、江门等各地在穆斯林经营者开店办证、创业融资、税费优惠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便利和帮助。这些穆斯林从业者遇到一些场地纠纷或经营规范问题,深圳、肇庆端州区等地引导其成立行业协会,一方面提高他们加强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一方面也方便与政府等各方面协调,解决难题,化解矛盾。
从身无分文、四处漂泊,到成为当地有名的回族老板,马吾买日是在广东创业的回族群众所敬佩的人物。他从汕头、广州到东莞,受到许多的关怀和帮助,终于开成了自己的连锁拉面馆。马吾买日说:“广东各级党委政府和群众待我们很友善。这里是我们发达的好地方,是第二个家乡。尤其是广州亚运会火炬在东莞传递时,我担任了火炬手。这令我和广大少数民族同胞都很有归属感和自豪感。”
这句话不是随便说说。当年他不知道如何办理营业执照,东莞市民宗局干部主动上门,帮助准备各种资料,填写相关表格,协调市工商、卫生防疫等部门,并把营业执照送上门。
他没有辜负这样的关怀,把生意越做越大,名声越做越响。当众多乡亲陆续来到广东,他除了指导大家合法经营,还把自己几家拉面店转出去,自己开起了集清真肉食储存、配送、交易于一体的公司,销售额每年增长50%。
幸运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近年,青海、甘肃等地少数民族群众来东莞务工经商,开拉面店是他们最容易上手的项目。一开头,许多经营者文化水平不高,又嫌开店办证费时费钱费事,于是就无证经营。对此,东莞市民宗局都派出专人,一一帮他们办理注册登记。如今,500多家拉面馆在合法合规地经营,不少店从流动摊位变成招牌店、品牌店。
交融:对广东有了家乡的感情 逾万疆藏学生来粤学习
广雅中学2011级内地新疆高中班的迪力亚尔江,3年前来到离家乡万里之遥的花城广州时,他与36名新疆籍同学很快就打消了种种疑虑。他们吃的是专人烹制的清真饮食,住的是有空调的独立宿舍。每逢节日,总有老师相伴同庆:古尔邦节一同唱歌跳舞,除夕夜一起包饺子,中秋一块吃月饼……他深有感触地说:“班主任像父亲,不但在生活上照顾我们,还教会做人的道理。”
今年“5·22”乌鲁木齐暴恐事件发生后,迪力跟本地同学一样感到愤慨:“这样残害无辜的行为,真是可恶至极!”他细心地整理了媒体连日报道的视频,让同学们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些只是少数恐怖分子的极端行为,新疆不同民族的同胞大多是和睦相处的。”他的话让同学们很信服。
从1995年起,我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肇庆、江门等市的29所学校,先后承办内地新疆和西藏的初高中班、中职班。目前,内地民族班已经毕业了8735人,在校生还有6410人,约占全国内地民族班学生总数的1/6。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承办内地民族班的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办好两班作为确保新疆、西藏地区稳定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边防巩固的重要措施和政治任务来抓。省委常委林雄,副省长陈云贤、林少春曾到相关学校看望并勉励师生。
省教育厅挑选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省一级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承办学校,确保内地民族班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省和各个承办市还给每名学生发放生活补助。
各地民族班为了强化学生融合,夯实民族团结基础,高中部采用汉族、少数民族学生混班教学。像迪力就与许多本地同学成了铁哥儿们。他学到了一些粤语,而“广州仔”同学则喜欢上了吃新疆菜,这一切都令远方的父母特别放心。迪力说:“无论以后自己在哪里,都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树立新疆人的好形象。这也是我对家乡和广东的报答方式。”
经过多方努力,我省内地民族班的学生健康成长。广州市举办的新疆班学生100%考上大学,而佛山和中山都有西藏班学生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广州市卫生学校西藏班首届42名毕业生中,有38人已就业。
不仅仅是他们在这里能和谐地生活,广东近年在政府推动下,清真酒店、清真屠宰场、清真食品店等少数民族生活设施得到完善,一些城市在少数民族入籍方面还予以加分,少数民族子女就学也有所照顾。
阿里根、依力哈木告诉我们,他们在广州生活非常方便,可以买到符合清真要求的食品。孩子们在广州的幼儿园和学校成长,会讲流利的广东话。阿里根的大女儿4年前大学毕业,在广州公安边防支队工作,成为一名少数民族女警官。
春光暖,春雨润,人心暖。千千万万来粤发展的少数民族,对广东有了家乡的感情。前不久,维族小伙如孜在东莞见义勇为抓小偷,这一消息在网络上被4万多人次转发和赞扬。这名在街头卖烧烤的青年朴素地说:“我这样做,会让在喀什的爸爸妈妈觉得光荣。”
他是淳朴、勤劳、正义的维吾尔族人民的一分子,也是广东外来少数民族的一分子,他的言行证明:团结、稳定、和谐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