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韶关聚力打造“算力之城”

2024-06-27 08:46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淼)

广东韶关聚力打造“算力之城”

2024年06月27日 08:46   来源:经济日报   张建军

  今年5月,中国电信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数据中心建成运营,腾讯投资的粤港澳大湾区算力中心项目正式落户,中国算力网粤港澳大湾区算力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一个个项目落户建成。当前,在广东省韶关市,国家算力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正在如火如荼建设,陆续投产的算力中心项目,正为繁忙的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提供算力服务。

  作为我国“东数西算”工程重要组成部分,韶关被列入全国十大数据中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枢纽节点唯一集群。曾经的广东传统“工业老城”韶关,正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算力新城”。

  一个工业老城市缘何发力算力产业?

  广东韶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北部,南连大湾区、北接湘赣、东西辐射闽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广东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和原材料产地。凭借在金属铸锻件、冶金、液压油缸、矿山机械、齿轮等领域领先的技术优势,广东省第一辆汽车、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冰箱、第一台空调等“第一”均出自韶关。但由于长期局限于传统产业领域,矿产资源逐步枯竭,2019年韶关市也被列入全国第二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自此,韶关开始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2022年,韶关的机遇来了。凭借独特的区位和资源禀赋优势,韶关在“东数西算”工程中脱颖而出,正式获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唯一的数据中心集群,在广东率先搭上“东数西算”这班快车。

  为何选择韶关?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工程咨询中心副主任洪博然解释道,算力中心对电能需求大、对降温散热要求高,韶关江河汇聚,气温清凉,平均气温在全省最低,年均温度20℃左右,比珠三角九市年均气温24℃低4℃,有利于算力中心散热节能。此外,韶关土地资源丰富,受台风、地震影响小,有富余的电力能源,具备建设算力中心的优良条件。

  国家对算力中心使用绿色能源有着较高要求。而在清洁能源供应上,韶关作为电力输出市,总发电装机容量85万千瓦,其中水电、风电、光伏等绿电占比51.4%,年发电量富余90亿千瓦时,能够满足企业的绿电需求。同时,韶关的电价也相对优惠。据统计,目前韶关数据算力中心工业电价综合波峰、波谷约0.55元/千瓦时,比珠三角地区便宜约30%,有助于算力企业降低成本。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表示,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算力总规模已经超过166万标准机架,总体上架率达到59.65%,较2022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韶关市作为粤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以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为契机,打造服务大湾区乃至华南地区的算力之城,对于促进算力技术创新、推动算力产业集聚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3月印发的《广东省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暨“粤算”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要打造“城市内1毫秒、韶关至广深3毫秒、韶关至全省5毫秒”算力时延圈。

  韶关市委书记陈少荣表示,目前韶关有极低的算力网络时延,到广州、深圳等大湾区主要城市在3毫秒以内,正升级为国家网络骨干节点,满足大湾区绝大部分算力业务需求,为广东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算力供给。

  2月19日,《韶关市加快智能计算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发布,明确在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予以保障和补贴。对已建成运营算力规模200PFLOPS(FP16)以上的智算中心项目,按智算中心当年对当地经济贡献(按每个会计年度核算)给予运营补贴。

  为加快国家算力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韶关还在市区规划了3个片区、总面积约6277亩的数据算力集群产业园。目前,已吸引智算中心、上游设备制造、下游数据应用等60个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其中,算力中心项目22个,包括四大运营商和知名互联网企业投资建设的算力项目,总投资621亿元。

  5月22日,中国电信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数据中心在广东韶关完工,这是大湾区首个大规模的全液冷智算中心,也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八大枢纽节点之一。项目一期总投资超32亿元,按国A标准高质量建设数据中心及全液冷智算中心,应用液冷、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一体化安全防护等新型技术,将提供约1.5万P(1P约等于每秒执行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的算力服务。技术人员介绍,单栋智算中心可提供38个液冷方舱,每个液冷方舱可提供约385P算力,相较于传统机房,可节约60%左右的制冷能耗。

  “韶关算力中心主要服务大湾区,虽然韶关离大湾区物理时空上有200公里至300公里远,但在信息世界数据通过高速光缆传输只需2毫秒至3毫秒。2毫秒至3毫秒时延,完全能满足金融、证券、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等各种实时算力的需求。”韶关电信智算中心专家张志强说。

  充足的算力是推动智能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当前,韶关正在打造广东最大的算力底座。预计到今年年底,韶关将形成1万P的智能算力规模,到明年年底将建成50万个标准机架的实时算力中心,带动韶关在数据产业的上中下游形成集聚效应,打造千亿元级的电子信息和大数据产业集群,探索“东数西算”韶关模式。 (经济日报记者 张建军)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