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男子点液化气轻生 消防员冒死“抱火”突围

2014年06月20日 10:02   来源:大连晚报   

 

  6月19日下午5时,开发区小孤山中里101号楼的楼下又一次聚起了聊天乘凉的居民们。夕阳西下凉风习习,下班回家的居民们彼此打着招呼,一片和谐景象。

  但就在24小时之前,这幕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险些被一声巨响击碎——18日下午5时,一名38岁男子在101号楼1单元的地下室内点燃液化气罐,随后手持斧头和铁棍堵在门口。由于地下室气窗被铁丝网封闭,不到5平方米的地下室成了“绝地”。危急时刻,开发区公安分局辽河西路蓝鲨机动队与开发区消防大队海青中队赶到现场救险。冒着爆炸危险,民警与消防员突入地下室内,21岁的消防员姜伟东迎着斧头冲上去,“抱起”已经被烧红、冒着火焰的液化气罐冲进开阔地排除险情。随后点火男子也被蓝鲨特警制服。在互联网上,姜伟东被网友一片赞誉。

  险情突发!男子点燃液化气罐手持斧棍堵门

  18日晚间8时,小孤山中里101号楼外的警戒线仍未撤去。一个已经被烧得漆黑、罐口变形的液化气罐斜放在小区附近的草坪上。就是这个液化气罐,曾一度让101号楼及周边区域的居民们身处险境。

  “下午5点多,我们闻到楼下传来的一股浓重液化气味。”家住101号楼的张女士说,接下来的消息更加惊悚——在一单元地下室里,租住在这里的打工者徐某打开液化气罐放气后,又点火引燃了液化气罐。居民们赶紧报了警。

  下午5时20分,辖区派出所、开发区公安局辽河西路蓝鲨机动队和海青消防中队几乎同时赶到101号楼下。“这时情况进一步恶化,从地下室的气窗我们看到:徐某手持一把斧头和一根铁棍,堵在地下室的门口。他身边就是已经着火的液化气罐,一尺多长的火苗绕着罐体,罐口则发出嘶嘶的冒气声。”蓝鲨机动队民警郑晓凡昨日回忆起当时的一幕,直呼“情况复杂”。当时,地下室的两扇房门都被徐某反锁室内不断有浓烟冒出。“第一道木门被撬开后,我摸摸里层的防盗门,发现已经被烤得烫手了,可见当时室内温度有多高。”消防员姜伟东说。

(责任编辑:宋雅静)

共(4)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末 页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