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成北京第二大支柱产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焦芳
近年来,随着北京城市发展,出于改善环境等考虑,生产制造企业正在快速退出城区。然而工业企业迁出中心城区后,留下的大量工业用地和闲置厂房怎么办?将工业资源再利用,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工业遗产的保护,而且可以节约成本,是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经济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软件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休闲娱乐和其他辅助服务九大门类,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产业附加值高。
2012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实现增加值2189.2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12.3%。2013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406.7亿元,增速超过9%。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市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独家调查北京182家重点工业企业
多数具备良好的“再利用”条件
目前,北京市工业资源基本呈现三大特征:
第一,从区域分布来看,北京市工业资源主要集中在以朝阳、海淀、丰台为主的区域,在调查走访的182家北京市重点工业企业中,归属朝阳区的有70家,归属丰台区的有36家,归属海淀区的有22家,东城区和西城区重点工业企业资源数量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大兴、昌平、通州等城市发展新区尚未形成较大规模的集中。
第二,从企业类型来看,北京市工业资源还是偏重于以消费为主的轻工业,重工业尤其是污染严重、耗能偏多的煤炭、石油、金属及非金属矿的采选业占比较少。在调查走访的182家北京市重点工业企业中,轻工业企业占到接近70%,食品和饮料、通信设备、工艺品、造纸印刷、纺织服装等是企业的主要发展类型,重工业则侧重以燃气供应、机械设备和非金属矿物的制造为主。
第三,从可改造利用的面积来看,在182家受调查企业中,占地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企业有145家,超过1万平方米的有124家,超过2万平方米的有90家,超过3万平方米的有68家;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企业有141家,超过1万平方米的有105家,超过2万平方米的有63家,超过3万平方米的有43家,大多数重点工业企业具备良好的改造再利用硬件条件。
20年间286家工业企业搬迁,
“旧厂房”发展成八类文化创意产业
改革开放之后,出于调整优化北京市产业结构、保护和改善北京城市环境考虑,北京市政府引导三、四环路内工业企业分期分批有序搬迁。据北京市工业促进局(现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统计,从1985年到2005年,北京中心城区工业企业搬迁286家,置换出工业用地12.07平方公里;2008年前后,包括北京焦化厂、化工二厂、北京有机化工厂、北京福田建材公司、北京齿轮总厂等在内的75家单位制定了搬迁计划,置换用地面积达到5.70平方公里。这些闲置下来的工业用地和厂房大多状况良好,为减少因建筑拆除造成的浪费,工业企业纷纷探索工业资源再利用,较为典型的有两大模式8种类型,即产业链延伸模式和出租转让模式。
产业链延伸模式
生产环节产业链的前端是技术环节,产业链的后端是营销环节,工业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汇聚上下游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集中发展。
研发设计型(产业链前端延伸)
特点:工业企业利用自身生产经验和领先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有针对性地汇聚一批与自己所从事的主营业务相关的研发、设计和培训类企业。
典型代表: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
品牌推广型(产业链后端延伸)
特点:工业企业依托自己的主营业务,通过组织游览、策划活动等多种方式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塑造品牌的健康形象,进而促进产品的销售。
典型代表:龙徽葡萄酒博物馆
出租转让模式
出租转让模式与产业链延伸模式不同,原所属企业只是单纯收取租金,或者提供必要的保洁、安保等物业服务。
文化艺术型
特点:承租或者承接转让后的企业主要从事文化艺术类的创作和表演工作。
典型代表:798艺术区
影视戏剧型
特点:承租或者承接转让后的企业主要从事广播、电视、电影、戏剧的制作、发行和服务工作。
典型代表:方家胡同46号
创意设计型
特点:承租或者承接转让后的企业主要从事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及其他专业设计服务工作。
典型代表: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
传媒出版型
特点:承租或者承接转让后的企业主要从事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传输媒介的制作和发行工作。
典型代表:惠通时代广场
艺术品交易型
特点:承租或者承接转让后的企业主要从事艺术品的销售工作。
典型代表:爱家国际收藏品交流市场
休闲娱乐型
特点:承租或者承接转让后的企业主要从事旅游服务、娱乐健身及其他室内休闲服务工作。
典型代表:北京焦化厂工业旧址风貌园
追踪调查65家“先行者”
成功案例不足1/3
尽管北京市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取得一些经验,但在对65家已经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追踪调查中,仍然可以发现几大突出问题:
第一,成功案例少,总体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追踪调查的65家工业企业中,已经找到准确定位,形成鲜明特色的仅有21家,不足全部调查企业数量的1/3;预计朝向或者已经朝向文化创意产业方向发展,但尚未做大做强的有9家;未能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找到合适的工业资源再利用方式的有35家,超过全部调查企业数量的一半。
第二,东部地区发展速度快于西部地区,区域发展不均衡。
追踪调查的65家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市五环内。从统计结果来看,偏东部的东城和朝阳两区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工作比偏西部的西城、海淀、丰台、石景山等地更为扎实和深入,发展成熟的案例比重更高,总体发展规模也更大。
第三,模式选择存在热门冷门,部分领域发展留有空白。
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已成功及正在发展的30家工业企业中,有一半以上属于依托自身主营业务的产业链延伸模式,另外一小半属于出租转让模式的案例中有4家从事文化艺术创作和创意设计、2家从事传媒出版、1家从事艺术品交易,发展状态都比较成熟;剩余5家被建成宾馆、商场、KTV、公园等娱乐休闲设施;2家以软件服务为主要发展方向,发展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影视戏剧、广告会展领域出现空白。
这种发展模式上的冷热不均是由于政府主管部门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宏观引导,进行工业资源再利用的各企业间又没能形成定期化的沟通交流机制,工业企业很容易在对文化创意产业缺乏了解和宏观把控的情况下遵循羊群效应,从事一些已经证明可以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从而导致工业资源再利用过程中的高同质性和覆盖不全。
第四,规划不足,利益驱动,自发成长型园区难以做大做强。
对比同一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由工业企业进行产业链前端延伸的研发设计型园区建设成功率超过50%,而2家单纯依靠出租转让形式自发成长起来的软件服务型园区均处于待发展状态;进行产业链后端延伸的品牌推广型企业建设成功率占到6/7,而北京市目前尚未形成任何一个以广告策划为主要特色的工业资源再利用标志性区域。
自发成长型园区难以做大做强,归根结底在于园区规划时的不科学和入驻筛选时的不严谨。对于大多数通过出租转让形式自发成长起来的园区而言,建设初期大多并没有经过严格规划和论证,只要是知名企业甚至只要按时交纳租金,一律采取放行态度,这就导致同一园区内各种类型的企业并存,同一类型的企业也分散在不同的园区中,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和集聚效应的存在,很难形成有效的品牌竞争力。
建议:
成立多部门协调小组,设立专项扶持资金
为推进北京市工业资源再利用工作的开展,建议现阶段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成立多部门协调小组。
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规划委员会、市文物局等多个部门联合成立北京市工业资源再利用协调小组,杜绝多头审批、多头管理的乱象,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第二,编制北京市工业资源再利用指导目录。
针对当前工业资源再利用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园区规划欠科学、产业特色不突出、难以形成集聚和有效竞争力等问题,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结合北京市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引导不同类型企业合理流动,调整优化现有布局体系。
第三,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多种手段。
积极落实国家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鼓励自主创新、促进产品出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不同类型,研究出台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产业促进措施。
引导金融资本、民间资本与工业资源再利用项目对接,鼓励企业与跨国文化集团尤其是中国港澳台、东南亚等华人文化圈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于符合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向且规划合理的工业资源再利用项目,采取贷款贴息、补贴、奖励等多种方式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