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村庄欲让每户立“家规” 称可以代代相传

2014年06月26日 08:16   来源:北京青年报   林艳 李泽伟

仇庄村全村“家道”仍在修改中

  仇庄村,通州最南的一个村庄,相传建于明朝,由一位姓仇的人家建村。昨日下午,雨后的仇庄村主路上人烟稀少,道路两旁的墙上挂着多块“中华传统美德篇”宣传牌,另有一面墙上写着“爱妻爱子爱家庭,无视交规等于零”。

  大道两旁住着仇庄村229户、16个姓氏人家,最近村民们有些忙,忙着追寻“家训”、制订“家规”。不久的将来,村里统一的“家道”也将一并出炉。按照仇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书信的设想,这些家训将由这一代村民开始代代相传,不仅“家道”必须裱在各家各户的墙上,过年时各家春联也将写上家训。

  目前10户“试点”订家规

  未来推及全村229户

  在王书信的办公桌上,十几张A4纸上打印着“苏家”、“王家”、“高家”、“仇家”、“刘家”等十户人家的家规。王书信介绍说,这是他们从4月开始推行的一个重大活动,让每家每户根据自家的家风特色,定出家训和家规,并由现在开始作为“立家之宝”代代相传。“家训”,也将作为仇庄村管理村民、改善村风的一个手段,这一活动将持续推行3年,直至大范围建立起家规,并起到效果。

  从已拟好家训的十户人家来看,家训内容不外乎是“孝悌”、“忠厚”、“勤俭”、“踏实”等基本内容,不少人家的家训雷同。王书记家也早早地拟好了家训,家训是四个词,“恕”、“正心”、“诚”、“善”;具体家规是:“学而不厌,积学储宝;诲人不倦,善行天下;诗礼传家,文质彬彬……”王书记说,他们家的家规是他和另外两个哥哥商量好的,立完家规,他立马给儿子传了一个短信,告知他今后这就是王家的家规。

  仇庄村目前约有229户的人家,第一批被要求立家规的是10户家风良好的优质家庭。据村干部介绍,这10户人家算是“试点”家庭,也是他们的“顶层设计”,等这些家庭立家规探讨成熟后,将由60个村代表负责起全村200余户的“家规”建设,一个代表负责4户人家。

  家规怎么定?仇庄村要求每户村民说出自己家族发生过的故事,根据家风特色拟定最适合自家的一套内容,包括“家风”、“家训”和“家规”。除了自拟之外,村委会也会帮大家把把关,还邀请了中华儒学会理事徐继福担任顾问。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一户立家规的例子:“有个弟弟,他帮哥哥娶了六次老婆,他哥哥的第一个老婆去世了,后面几个老婆又相继跑了,但是这个弟弟一直努力帮他哥哥找老婆,还花了不少钱。这家的家训商量后就定作‘兄友弟恭’。”

  立家规为更好管理村民

  违背家风或将全村通报

  2011年仇庄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据村民们反映,十几年前,这个村比较乱,换了书记之后,村里十多年来一直主打“孝文化”,每年的腊月还办了一个村里最具特色的“老人节”,走访每户老人送关怀。

  王书信说,虽然仇庄村已经成为一个文明村,但矛盾也不少,有时他一天要去三家调解内部矛盾,赡养问题、各家说三道四的问题等等。一旦矛盾闹大了,村民往往就去村委会反映,请求书记帮他们调解。“社会上出现的许多问题往往都源于家教,所以传统的家风很重要,几代人若一直传承下去就会产生很大的作用。”

  仇庄村的几位村干部都十分坚信家训、家规未来可以起到很好的“民事调解”作用。顾问徐继福正和他们共同修订最终版的全村“家道”,这一份家道包含孝道、老人道等全方面的内容。书记说等制订完毕后要精美制作,发到每户家里,裱在墙上。至于每家每户自己的一纸家规,目前的设计是用毛笔写在宣纸上,写成两份,一份由自家珍藏以便代代相传,另一份将由村史馆保留。每逢过节时,各家要把家训写在春联上。

  各家家规如何制约村民们的行为?王书信说,这是他们正在探讨的重点,也是一大难点,即如何让家规最大地发挥作用,不让它变成一纸空文。“我想的是多做、多评、多挂牌、多受益。”他说,虽然还没完全确定方案,各家的家训也还差“具体惩戒”这一部分内容,但他们的最大目的是让好家风带动差家风。他说,用农村土话说是“照顾‘好人’,经营‘小人’”。他们将定期做评比,如评出“礼仪人家”、“书香人家”、“善良人家”等等,若哪家问题大、口碑差,还将在全村进行广播通报批评,“就和酒店评星级一样,各家各户以后也会被评星级”。

  村民对家规看法不一

  有支持也有质疑

  对于村里立家规一事,仇庄村各家各户的看法并不一致,已经交完“答卷”的十个人家大力支持家风活动,他们中有些是村干部,有些是村中拥有极好口碑的人家。村民杜振国在村中以孝闻名,他也十分看好这次的家规行动。他说他们家以孝为先,他想把自己的孝行立成家规,传给自己的女儿,再代代子孙相传。

  也有部分村民对于这样的活动表示“不太感冒”。一位2岁孩子的妈妈表示,虽然知道村里正在组织大家定家规,但她并不关心,有没有家规都可以。王书信也承认,肯定有部分村民的参与热情是比较低的,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底,支持性比较小,但他相信一旦有人带动,家规的影响面就会越来越广。

  对于仇庄村的“家规治村”,北青报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村民,有些村民认为自有管好家事的方式,并不需要家规这样的东西,也有一些存在较大矛盾的家庭,对于这种家规活动处于无视状态。

  对话

  “家风好了才能改变村风”

  对话人:仇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书信

  北青报:为什么想让每户村民立家规?

  王书信:一档 “新春走基层”的栏目推出家规家风的报道,引起我们很大的关注,与其说是激发我的灵感,不如说是顺应了我早有的想法,我以前就觉得家道很重要。举个很小的例子,每次看村里妇女们出来遛个弯,说这家长那家短的,这种“碎嘴”带来了很大问题,村里60%的问题,往往就是因为这种说长道短引起的。

  北青报:家规能对解决这些问题起到什么作用?有什么约束力?

  王书信:这确实是我们最大的难题,家规定好了,怎么让各家遵守和执行,以真正改变村风,当然会让家风好的家庭受益,我们会做评比,全村表扬做得好的,批评做得差的,再比如要让村民吃饭时都要探讨家规等等,目前也还没完全想清楚实施的手段,但主要是教育村民先有这样的意识,从认识家规,再到认同家规,最后落实到行动。家风好了才能真正改变村风。

  北青报:您觉得能有多大效果?家风好的家庭不靠家规也可以传承,家风不好的家庭光靠一纸“家规”就能改变?

  王书信:确实要分不同群体来看,对部分村民来说,家规是不会起到作用的。当然,家规也只是治村的手段之一,不可能所有问题都靠它来解决。我们的家训、家规更主要的是针对那些内心存善,却可能文化受限,一直“活不太明白”的这么一群人,通过这样的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家庭生活。不可能全村都会有改变,我觉得哪怕只有20户人家有所变化,就是成功。

  北青报:229户人家,现在才10家订好了家规,是不是推行遇到了比较大的阻力?

  王书信:我们也还处于探索阶段,这10家的家规都没最终定板,他们只是一个模范带头的作用,这几家做成熟了才能全面推起来。我们还需要造势,用一系列活动在全村进行宣传和推广。下一个活动我们策划好了,准备给80户70岁以上的老人家送新的棉被和枕头,这些老人的床上用品,有些孩子十年都没为他们更换过,所以我们打算从领导层先带起头,入户传播“家道”。

  专家说法

  应加入与时俱进内容

  对于通州仇庄村提倡用家规治村的做法,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表示,家规经过多年传承,留传下来的很多都是基本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孝敬父母,不能一说到古代的东西就认为是封建糟粕而完全否定。它们对今天社会的家庭和睦、社会稳定与和谐也都是有价值的。我们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筛选,选择符合当今社会条件的东西,淘汰那些明显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糟粕。但是光凭这些家规治理村庄是不够的,毕竟今天的社会比以前更加复杂。我们一方面要从传统中寻找精华为我所用,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与时俱进,加入一些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内容,比如爱国、进取、自强不息等,使得这些用来规范人们行为的指导性内容更适合现在的社会。

(责任编辑:秦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