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幅画卷,画出百里花园的水墨村庄;这是一首诗篇,吟醉历史名城的乡村梦幻;这是一曲飞歌,唱响千年湟中最美的乐章。2013年,一场“美丽村庄”“美丽庭院”和“优秀村干部”评选活动在西宁市湟中县展开。南朔山下,湟水之畔,农村生活环境日改日新,乡村干部吃苦奉献,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去年,通过对村庄经济实力、特色文化、文明程度、生产生活环境等多项指标的综合评比,湟中县委、县政府最终确定了新农村建设样板村——田家寨镇梁家村、山区蔬菜村——共和镇苏尔吉村等十个新农村建设村庄为“美丽村庄”,以“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发展新文化、建设新家园、引领新生活”为目标,湟中县“美丽村庄”呈现的活力、富足、幸福、美丽和文化底蕴,是对“美丽中国”内涵的注解,迈出了实践“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打造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目标的第一步。
在新农村建设道路上领跑
湟中县共和镇苏尔吉村、拦隆口镇班仲营村、多巴镇丰胜村和大才回族乡中沟村在新农村建设道路上,摒弃环境劣势,调整种植业结构,改善村民收入水平,为新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苏尔吉村通过自力更生,战胜地处脑山的自然劣势,发展蔬菜产业,成立了蔬菜种植营销专业合作社,在全县率先建立了农药残留检测站和蔬菜配送中心、农资门市部、育苗基地、加工包装车间、冷藏库房,走产业化、规模化的路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山区蔬菜村。2007年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以来,苏尔吉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生态文明村”“民族团结示范村”等称号。
拦隆口镇班仲营村是老牌的新农村建设样板村,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蔬菜批发市场,建成日光节能温室321栋、大棚360座,集中种植露天蔬菜700亩,成为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
鲁沙尔镇甘河沿村通过种植油菜、小麦、洋芋等农作物,全村劳务收入近300万元。在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中,多巴镇丰胜村和大才乡中沟村积极发展运输、餐饮业和种植业,丰胜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大才乡中沟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综合环境整治的内容不断深化,村庄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加速完善,群众也更有了精气神。
发展生态“软实力”
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离不开种植业与绿色发展。李家山镇岗岔吉家村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大力发展苗木种植产业,发展了沙棘苗培育、种植以及云杉、油松、园柏、河北杨等苗木生产业,村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油松、榆树绿意盎然,碧桃、连翘等花灌木生机勃勃。同时,岗岔村把挖掘文化内涵,彰显村庄品位作为共建活动的重要元素,努力建成“文化底蕴深厚、村容村貌整洁、农村经济繁荣”的美丽乡村,全村基础设施完善,文化广场、老年活动室、书画培训室、门球场等活动场所一应俱全,成为有名的“全国生态文化村”。
拦隆口镇新村位于西纳川腹地,近年来,先后完成了道路硬化、自来水安装、村庄绿化、太阳能路灯安装、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扩建和文化广场的建设,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宽敞了、墙面美化了、村庄整齐了、村民们爱讲究卫生了,不健康、不文明生产生活习惯日渐改观,全村人勤劳致富的信心越来越足。村容村貌的改变,也带动着村民美化家园意识的提高。村民们说,全村都变漂亮了,可不能给村里拖后腿,都积极参与到“美丽庭院”的建设中来。家中收拾得井井有条,房前屋后生长着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家园清洁、庭院美丽,幸福感油然而生。正是这一个个美丽庭院,美化了人居环境,扮靓了美丽村庄。看着家园一天比一天美丽,老百姓高兴地说:“我们虽然住在农村,但享受的是‘城市待遇’,住楼房、逛市场、出门就有小广场。”
故里更颜、乡村新貌,真正意义上的美丽村庄,是由内而外的美丽,不仅要有让村民“身有所栖”的青砖红瓦,更要构筑起村民“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园。一幕幕改变书写着湟中农村跨越发展的惊叹号,越来越多的村庄树绿了、路通了、地平了、家富了、人笑了,一条富有湟中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正在向前延伸。(作者:张蕴 佘超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