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湟中县菜篮子工程亮点纷呈

2014年06月26日 13:26   来源:西海都市报   

    近年来,西宁市城乡居民“菜篮子”变得更加丰盛了,这一局面的出现与湟中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是密不可分的。湟中县按照“既要确保城市蔬菜副食品有效供应,又要确保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的要求,认真落实“菜篮子”工程行政首长负责制,力抓“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菜篮子”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销售渠道明显拓宽,“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丰富了城乡居民“菜篮子”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湟中县蔬菜的供应能力。

  菜篮子工程进展有声有色

  ●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设施蔬菜,扩大蔬菜种植面积。2013年,湟中县蔬菜种植总面积达13.1万亩,总产达32.1万吨,供应商品蔬菜26.96万吨,占全市地产蔬菜销量的41.5%。狠抓温棚建设和历年来深冬温室扣棚投产工作,温棚总数达到19320栋;2012年前建成的温室种植率达到了89.2%,比上年底提高了13个百分点,2013年建成的1000栋温室种植率达到了42%。今年,湟中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3.5万亩,预计总产达到33.5万吨,截止到5月底,全县生产各类蔬菜3.83万吨,同比增长3.8%。

  ●肉蛋奶产量稳步增长。按照“狠抓强村大户,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基础建设,提升养殖效益”的思路,狠抓工作落实,采取得力措施,成功应对市场波动和疫病形势严峻等不利因素,全县畜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13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8057吨、2933吨、73586吨。今年5月底,全县猪、牛、羊、鸡存栏分别为18.47万头、11.02万头、35.1万只和26.9万只,分别同比增长2%、2.1%、2.4%和1.8%;出栏分别为12.03万头、4.38万头、15.39万只和18.9万只,分别同比增长2.3%、2%、1.8%和1.8%;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6135吨、1623吨和41873吨,分别同比增长2.3%、2%和1.8%。

 

 

 

    六大措施保障百姓菜篮子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扶持力度

  湟中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确定为着力发展的两大重点产业,尤其把蔬菜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中之重,在做好安排、指导、协调、督查、考核等各项工作的同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省市财政资金投入的基础上,每年安排5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露地蔬菜基地建设,今年在设施农业建设湟中县财政投资达750万元,这些资金的投入,为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做好项目工作推动产业发展

  认真申报争取设施农业建设、旧温室提升改造、设施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养殖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今年,计划1000栋深冬温室新建项目已完成温室墙体510栋;1000栋旧温室提升改造项目已完成520栋;1600套(375平方米/套)温室保温被配套项目已配套保温被33.96万平方米;畜禽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已开工新建设养殖基地12个、改扩建13个;1000栋畜用暖棚建设项目已完成畜棚建设400栋。

  加快基地建设优化生产布局

  把蔬菜生产基地作为“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核心工作来抓,重点抓好云谷川、西纳川环形蔬菜产业带建设,进一步扩大蔬菜温棚建设规模和露地蔬菜种植规模,在多巴镇玉拉、幸福村集中连片新建深冬温室1000栋,打造湟中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园,到年底全县设施温棚总数将达到2.1万栋,面积达到2.58万亩,规模化温棚蔬菜生产基地达到30个;种植露地蔬菜10.92万亩,其中100亩以上集中连片露地蔬菜生产基地达到60个;着力推进露地蔬菜的套复种,在海子沟乡推广千亩马铃薯套种蔬菜、西堡镇千亩冬小麦复种蔬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加快以青海湟中湟水源地生态养殖示范区为引领的小南川奶牛养殖、西纳川肉牛肉羊养殖和西川生猪养殖及仔猪繁育养殖园“一区三园”养殖基地建设,已开工新建和改扩建养殖基地25个,预计年底全县各类养殖基地数量能达到122个。

  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化经营

  推动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引导,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土地合理流转,全县蔬菜专业合作社达到48家,蔬菜生产流转土地1.95万亩,占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的24.7%。围绕生产基地,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建成蔬菜保鲜库5座、容量3.85万吨,年保鲜周转能力15万吨;智能温室4座、5420平方米,年培育优质蔬菜壮苗1200万株,可供5000亩蔬菜种植;建成产地交易市场5个。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已注册“瑞青”、“苏尔吉”、“绿满鲜”等蔬菜产品商标10个。积极推行不同模式的“农+X(农超、农市、农社、农校)”产销模式,在湟中县及西宁地区建立蔬菜直销门市部18个、超市直供点3个,专供单位4个,蔬菜加盟店86个。大力实施标标化生产,全县认定无公害及绿色蔬菜生产基地11.8万亩,认证产品28个;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基地8个,省级规模养殖基地57个。探索建立多元化养殖模式,鼓励农民以土地参股、现金入股、牲畜托养、订单种植饲草等形式参与养殖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的多模式养殖业。

  加大技术推广强化技术支撑

  注重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逐步引进推广了丝瓜、苦瓜、茄子、树莓等一系列果蔬新品种,杀虫灯、黄兰板、黑色地膜、生物农药等多项标准化关键技术和机播、机收技术在生产用得到了广泛应用;与青海大学、省农科院、高生所等单位建立了“科研院所+基地”的科技转化示范平台,同时引进山东等地农民技术员、种植能手等,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交流提升。

  转变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果。制定了《湟中县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与示范棚创建工作方案》,并在24个设施农业基地开展示范基地、示范棚创建活动,共建立示范基地3个、示范棚220个,培育技术骨干与技术工人400名以上。目前,已建立示范基地3个,示范棚206栋,培训技术骨干及技术工人402人次。

  狠抓执法监管确保产品安全

  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全面推行农药、兽药经营、兽医卫生行政许可证制度,采取日常管理与重点治理相结合、集中整治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杜绝了违禁投入品的使用。

  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全面落实防控责任制,以春秋两季防疫为重点,抓好畜禽防疫。同时,大力推行免疫标志佩戴制,各类动物耳标佩戴率均达100%。扎实抓好动植物检疫(测)。坚持市场检疫、运输检疫和产地检疫并重的原则,加大源头检疫力度,上市动物及产品检疫率达100%;加强蔬菜产地服务、检测和监管工作,对重点蔬菜生产基地蔬菜进行不定期农药残留检测,保障了城乡居民餐桌安全。今年已检测蔬菜产品30批次、240个样品,合格率均达98%。

  多项举措给力新一轮菜篮子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妥善解决深冬温室、旧棚改造建设中存在的融资、土地、基础设施配套等问题,倒排工期,力争11月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确保1000栋旧棚改造全部投入生产,60%的深冬温室投入生产。在做大、做强、做规范已有养殖基地和新建养殖基地的同时,湟中农华草业开发有限公司饲草加工基地项目力争今年建成并投入生产。

  打通市场流通瓶颈

  依托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建设崖头农畜产品加工物流园;继续推进“农+X”(“农超农市农社农校”)对接活动,引导产区、销售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减少流通环节,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立“菜篮子”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注重信息引导,促进“菜篮子”产品的生产和流通。

  强化产品质量监管

  投资20万元,配备完善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相关设备,配齐相关人员并加强技术培训,使其规范运行;进一步完善“菜篮子”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形成质量监管体系;大力推行“菜篮子”投入品专供、登记备案和使用记录制度,以确保“菜篮子”产品的生产环节质量安全;全面落实动物疫病防疫责任制,加大日常检查频次,从源头上杜绝“问题”畜产品流入市场,保障城乡居民的餐桌安全。

  做好项目申报储备

  研究全县农业发展现状,进一步细化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吃透国家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导向,提前做好2015年设施农业项目的储备和争取工作,进一步夯实“菜篮子”发展基础。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