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日消息(记者韦雪 葛朝兴)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这几天,各省的高考志愿填报,陆续进入尾声,不过对于福建闽侯县上街镇的很多农村考生和家长来说,这几天非常焦虑,也很不是滋味。因为,他们今年享受不到降二十分录取的政策了。而在过去的12年,因为这项优惠政策,考入大学对于这些家庭的孩子来说轻而易举。
对高考生来说,二十分可不是小数目,为什么上街镇的这些农村考生可以12年来一直享受这样一项政策优惠?又为什么今年享受不到?如此招生是否合规?
在考生和家长眼中,他们享受的高考加分政策是用赖以生存的土地置换而来。从2002年起,福州开始兴建大学城,上街镇几乎全部的农地和南屿镇部分村庄的土地被征用。分到村民手中的征地补偿,平均每亩不足万元。
村民:就是征地承诺,地拿出来建大学城,当时非常便宜,地都是村里的都是赖以生活的土地,种茉莉。他说地拿出来,孩子上学可以有照顾,我们在这个承诺下能用到的地都拿出来了。
曾经种植茉莉花和柑橘的万亩良田,如今变成十几所高校的教学场馆。按照承诺,失地农民家庭的考生报考福州大学城内的高校,都享受降二十分录取的政策。闽侯县教育局原高招办主任林泰明解释,这样的降分政策实际上就是保证失地农民家庭的考生顺利考上大学的“护身符”。这些考生几乎全部能被大学城内的高校录取。
林泰明:以前是包录取,就全部录取了。本一线下20分能录取本一,本二线下20分能录取本二,都可能实现录取,并且都能录取到我们上街的高校。
但实际上,这个实行了“十二年”的高考加分政策从最开始就一路违规,甚至连一份正式的文件都没有形成。闽侯县教育局原高招办主任林泰明:
林泰明:现在确切说其实不是政策,是临时的应对办法,只能说是照顾录取办法,不是照顾录取政策,如果真正按政策层面来讲,是一个严肃的事情,应该形成文件执行贯彻,但省政府不同意,省招生委员会不同意,省教育厅是起草意见向政府汇报,政府开会,教育厅没有这个权利,你要省政府同意,省政府没有正式文件同意。
在林泰明看来,各部门反对的原因也显而易见:
林泰明:教育部明令禁止的,不能做的你福建还在做。
即便如此,这个并没有行政效力的文件最终还是实行了十二年。
记者:没有文件你怎么往下传达。
林泰明:没有文件口头传达咯。
记者:口头传达可以达到这样的效力吗?
林泰明:只做不说。做完就是了。
记者:可是没有承诺会执行多少年?
林泰明:没有承诺。(大家觉得)这个已经变成一个惯例了。
从2002年起,每年高考报名结束,闽侯县教育局便会以政府名义打报告,请求继续执行加分办法:
闽侯县教育局:没有文件给我们。报告让领导签一下,请某厅长、请高招办某某继续执行,简单签一下,用复印件传给我们,我们拿到复印件就可以去做,这也等于是口头答应我们去做,没有正式的文件批下来,文件都需要非常严肃的政策去批,年年都是这样做的。
这种加分的“土政策”也引发了福建其他地区考生的质疑,在福州市的官方网站,便有多条关于上街镇高考乱加分的举报信息。而最近几年,教育部逐渐规范招生录取,逐步清理地方性加分项目。地方性加分项目合计由往年124项调减至2014年的86项,减少近三分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建省教育厅也在考虑取消上街镇等地失地农民子女高考加分政策。但这样一个“隐性文件”要怎么取消也成了问题。
林泰明:不敢以文件的形式下达,省里面也没有去强行的研究让我们去传达这个问题,口头就给我们说明年(2014年)不做了。不要做那还是我们自己打报告上去,如果领导签一下意见“取消”,也不敢取消。但(我们)没有得到上面的承诺,我们下面也不敢做。
除了没有文件约束,闽侯县教育局的纠结还在于,当地考生和家长的强烈反对。一些考生直到要填报志愿才确认,今年没有加分政策。而在他们看来,跟之前享受过加分政策的人相比,他们遭受的待遇似乎也不公平:
村民:突然就没有了,去年都有,今年就没有了,很多孩子都是冲着20分去。
村民:往年你都可以加,为什么到我这一届没有了,上面都有承诺,现在关键的时候没有了。你要是高考前说没有了,高考考完现在等着报志愿没有了。很多人气愤。
考生家长也想知道,如果高考加分没有办法作为当年失地的赔偿,那么,原本受到侵害的利益如今又该得到怎样的赔偿?林泰明亲历了这个“口头协议”的诞生,又眼见着它被取消。但如今面对考生家长的疑问,他一脸无可奈何。
记者:当时没有比给学生加分上大学更好的补偿方式吗?
林泰明:其他没有了,只能够招生录取方面。
记者:一般来说,征地的问题,你就给够他们征地的补偿……
林泰明:征地补偿费政府又不可能(到位),那么多的土地,补偿费已经定了已经实行了,不可能再还给你多少钱了。
记者:当时征地的标准?
林泰明:原来标准,群众说你如果没有建高校,我现在土地上街一亩拍卖三四百万,当时一亩一两万,如果今天土地拍卖的话,这个比价差太多太多了。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