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60年变迁:面积1996年最大2003年后减少

2014年07月03日 09:12   来源:潇湘晨报   

1978年6月4日和2005年7月16日的洞庭湖卫星图对比。

1973年1月17日和2014年1月14日的洞庭湖卫星图对比。

  洞庭湖近些年萎缩严重成为关注的焦点,几十年来,洞庭湖水域面积变化趋势如何?

  7月2日,记者在湖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宣传月启动仪式上了解到,湖南省遥感中心长期的普查和研究近期将要得出结果,洞庭湖半个世纪以上扩张收缩的情况将“有图有真相”。

  [小档案]

  遥感研究材料来源

  1955年当时苏联在中国的航片

  上世纪60年代美国“锁眼”卫星的数据(当时保密,现在已解密)

  上世纪70年代美国陆地卫星

  上世纪80年代多个国家卫星、航拍数据(美国陆地卫星、中国自己飞的航片、湖南省遥感中心的雷达数据)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外数据美国、法国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国产卫星数据,借助国外数据

  2000年以后至今多国十几种卫星数据

  本报记者梁美兰 实习生鲁珊 通讯员江翔 郭姝静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7月2日透露,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态区地理国情监测是今年重点监测试点任务。记者当天采访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地理国情监测”负责人、湖南省遥感中心的总工程师余德清,提前揭开了洞庭湖变化历程的面纱一角。

  地理普查:清朝老航拍照片也会利用

  地理国情普查,指的是对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普查。湖泊作为一种重要地表形态,究竟如何精细普查?

  湖南省遥感中心总工程师余德清介绍,洞庭湖的普查主要采用遥感技术,“通过对不同时期卫星记录、航拍所得到的照片,按精细度整合湖泊的面积、水位、洲滩等元素的数据。”

  多年来负责监测洞庭湖的湖南省遥感中心对湖泊的演变“了如指掌”,“用于研究的材料整合了国内外的

  卫星、航拍数据,甚至拿到了清朝时期外国人的老航拍片,还拿到了前苏联的卫星图片。”余德清告诉记者,遥感中心以前一直在开展这方面工作,但做得不系统,今年要系统梳理并出成果。

  洞庭湖监测瞄准湖泊面积巨变关键时点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地理国情监测项目就好比给洞庭湖做一个“编年史”。余德清介绍,这个项目瞄准了近60年来(1955—2013)洞庭湖区湖泊面积、湖岸岸线发生巨变的几个关键时点,即1958年-1976年的全面性围湖造田、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2003年的三峡水库运行等,利用1955年、上世纪 60年代、1978年、1987年、1994年、2001年、2007年以及2014年等8期遥感影像监测各个时段洞庭湖的湖泊面积和岸线(堤岸)分布,查明各时段围限湖泊与河流的大堤、自然岸线、水口断面空间展布情况。

  他说,目前项目已经进入后期的核算阶段,最快2个月出结果,年底以前就可以向公众公开。到时,洞庭湖半个多世纪的变化将以图文形式呈现。

  [初步结论]洞庭湖面积2003年后逐年减少

  几十年来洞庭湖变化的趋势如何?余德清表示最担心的是面积萎缩“太剧烈”了。

  7月2日,记者从湖南省遥感中心获得了部分研究成果图,均整合了各方面材料,得出上世纪70年代以来湖泊面积示意图。

  “基本上,洞庭湖的湖泊范围从上世纪50年代到1978年逐年减少,1978年到现在基本维持稳定。”他介绍,但湖泊中心的洲滩越来越大,这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

  不过,洞庭湖的面积呈现“上世纪90年代偏大,1996年面积达到最大,2003年后逐年减少”的态势。余德清认为,这首先与气候有关。“气象统计显示,1994年到2002年左右,属于湖南地区的丰水期,雨水多,湖泊面积自然就大。”

  “进入2003年后,湖泊面积快速缩减。”他向记者表示,“最准确的原因,将会在研究结果全部核准之后才能公开。”

  余德清每年都要到洞庭湖多次调查,他除了对卫星图上“宏观”的洞庭湖了然于心之外,对真实的洞庭湖“微观”短期变化亦有观察。

  “每年1、2月份我到洞庭湖,满眼望去尽是河草,”余德清的话语中带着无奈。“如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湖南省的战略区域,这汪湖水显得尤为举足轻重,希望地理普查结果接下来能对洞庭湖的保护提供理性支持。”

  [其他监测内容]开展湖区近20年湿地景观演变监测

  洲滩扩张演变、洲滩地表覆盖变化监测

  以洞庭湖湖岸岸线基本稳定为时点(1978—2013),利用1978年、1987年、1994年、1998年、1999年、2002年、2007年以及 2014年等8期枯水季节相近水位下的遥感影像开展近36年间洲滩扩张演变、洲滩地表覆盖变化监测,查明各时段洲滩边界、形态和面积,洲滩中杨(柳)树、芦苇、湖草、白泥洲以及耕作利用、房屋建设等情况。

  血吸虫钉螺孳生环境变化监测

  以1978—2014年为监测时段,利用8期枯水季节相近水位下的遥感影像开展近36年间血吸虫钉螺孳生环境变化监测,查明各时段适宜血吸虫钉螺孳生环境等分布情况。

  湖泊周边潜在污染源及废水排泄口监测

  以改革开放之初湖区周边造纸、化工业尚不发达的1983年为时间节点,利用1983年、2004年、2014年等3期遥感影像开展1983年—2014年近 30年来湖泊周边潜在污染源及废水排泄口监测,查明各时段湖泊周边的造纸厂、化工厂等潜在污染源以及废水排泄口分布状况。

  湖区湿地景观类型演变监测

  以三峡水库运行前后各10年(1993—2013)为时点,利用1993年、1999年、2003年、2007年以及2014年等5期相近季节的遥感影像开展近20年来洞庭湖区湿地景观类型演变监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生态系统健康指标,构建洞庭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总结演变规律,预测演变趋势,评价生态环境演变与三峡水库蓄水的关系。

  洞庭湖不同水位下的水面与湖容变化趋势监测

  以三峡水库运行前后为时点,利用80期不同水位下的遥感影像开展近20年间(1994—2014年)湖泊水面变化趋势监测。结合各水文观测站的水位高程,借助1988年、1998年1:10000水下地形和地表DEM,以城陵矶的水位为参照,建立不同水位下洞庭湖的水面曲面耦合模型,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湖容变化监测。

  记者梁美兰 实习生鲁珊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