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企业对一般劳动力的需求或许将以几何数量级减少,而对精密设备的需求则呈万亿规模的爆发之势。
近日,义乌市副市长洪建文在“2014义乌国际装备博览会”(下称“义乌装博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浙江省3.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争取在2017年内全面完成“机器换人”的现代化技术改造,每年投入不少于3000亿元,预计2014年义乌装博会将现8000亿元采购需求。
洪建文解释,上述数据并非省政府简单估算,而是根据企业上报的采购需求加总得出。其中,企业技改投资5000亿元、装备购置3000亿元、电子产品及软件采购700亿元。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迅速提高,浙江省政府和企业均意识到,劳动密集、附加值低的传统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难以为继,转而寄望信息技术融合于各产业。洪建文强调:“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后,对于资源小省的浙江而言,转型是必经之路。”
早在2013年10月,工信部即批复浙江省为全国首个“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今年4月29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2015年浙江信息化发展指数和“两化”融合指数分别达到0.9、80以上,2017年达到0.94、86以上。
为达到“两化”目标,浙江省出台了“半强制”的政策手段。
“今后,浙江省政府会规定哪些装备可以落地浙江,现有企业亦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洪建文说,“政策体现了一种挤压、倒逼的态势。”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贵清说:“中国制造业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在于装备,浙江一贯以软实力著称,设备升级将体现其硬实力。”
事实上,“机器换人”并不完全意味着大规模裁员,而是对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环境污染重、劳动用工多的岗位基本实现机器替代。
替换将首先从简单重复的工种切入。
“比如浪莎袜业,以前一个工人看5台织袜机,技改升级后,一个人可以最多看12台机器。” 洪建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届时,浙江省工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将以几何数量级减少。”据称,目前温州已有制鞋厂可以在夜间实施机器生产,连灯都不用开。
而“机器换人”带来的直接利益则是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按照浙江省政府估算,在三年内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完成“机器换人”后,浙江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将由目前的10万元/人·年上升至14万元/人·年。
据悉,目前浙江省政府正通过引导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培育“机器换人”样板企业,并总结经验形成行业规范,制定行业标准。
于今年11月举办的义乌装博会将成为装备制造企业的盛宴。洪建文掌握的企业采购清单显示,浙江省内企业采购总额超过8000亿元。
其中,网络装备、工业节能、污染治理、高技术装备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而实用装备如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工业自动化、高端机械零部件及精密模具、新能源与电力设备、工程农机、仓储物流装备等也将获得集中订单。
“浙江省有技改需求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责人和采购代表将达1万名以上。”洪建文说。(21世纪网)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