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北京城南旧货市场,爱玩的老北京没有不知道的。这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市场在今年初拆除了,一片瓦砾的废墟上只剩一块生了锈的老招牌。市场拆了,一荒半年,于是,靠着它谋生的摊主们又扒开围挡,在碎石瓦砾上搭一块水泥板,继续原有的生意,卖着古玩、花鸟、老物件,甚至还有旧衣物。
不到6点,记者来到菜户营附近的城南旧货市场原址,将近两万平方米的老市场里,绝大部分的建筑物已被拆除,满地的碎砖瓦砾、垃圾和遗弃的生活用品。市场南口,一块写着“城南旧货市场”的老招牌还立在街边。市场四周已被围挡围住,围挡上写着“不许摆摊”的字样,但这个警告性的标语显然没起到什么作用,围挡的四周被扒开了很多豁口。
此时,废墟上已热闹起来。不知是什么人在废墟上开出了一条条小道,曲曲弯弯的,小道边,一个个野摊一字排开,卖鸟的,卖手串的,卖古董的,卖旧货的,几乎什么东西都有。这些野摊或摆在碎砖上,或摆在旧水泥板上,有的菜摊干脆就撂在了垃圾旁边。私家车、三轮车、电动摩的不断地涌来,挤在瓦砾上。8时许,废墟上的野摊密密麻麻已有几百个。
“我原来就在旧货市场上卖古董,市场撤了,我也没有走,每个周末照样来。像我这样的还有很多,因为这里有人气,能卖出东西。”来自河北饶阳的老赵说。
老赵告诉记者,原来的旧货市场每周四、六、日开,生意挺好的,摊也多。今年初市场撤了,开始大家只是观望,可过了一段,废墟一直没有清干净,不知是谁起了头儿,又回到这里。大家自己动手,把碎砖搬开或垫上水泥板,就这样摊子越聚越多。
“我们回来了,买主也跟着回来了,还是这里的人气旺。”老赵说,他每周只在周六来一天,其他几天别的市场去碰碰运气,“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何况这个废墟上的市场不知哪一天就真的没了。”
10时,气温已到30多摄氏度,废墟上的市场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但依旧是人来人往。已守了4个多小时的老赵只卖出了一件10元钱的小物件,累得蹲不住的他,在烂泥上垫了块石头,坐上去打起了瞌睡。
在这个市场里,记者碰到了住在市场北侧“乐城”的古先生。他告诉记者,原来旧货市场挺乱的,老百姓都盼着撤市,“好不容易等到市场撤了,大家以为可以清静了,可留下了一片废墟,一扔就是半年。春天时一刮风尘土飞扬,我们都不敢开窗。没想到,现在野摊又回来了。”
古先生不明白,为何旧市场撤了,早市又来了,咋就没人管呢?
“哪有钱赚我们就会去哪,如果连个摆摊的地儿都没有了,我们只能走街串巷”,老赵一句话,让古先生不言语了。
对话
“这里待不了,就往别处去”
下午1点,还有很多野摊没有撤,只卖了10块钱的老赵也没走。
老赵原来在家种地,因为人缘好,村里的人常会把家里的老物件托他带到集市上卖。5年前,他干脆支起了个小摊,开始花钱收东西。
老赵脑子活,不耗在北京,而是天津、太原、青岛哪都去,或收点货,或卖点货。上周四一大早儿,他去了趟天津沈阳道,卖了几百块。下午4点又到报国寺,晚上就住在那儿附近的旅馆,“今天来旧货市场碰碰运气,明天去哪还不一定,潘家园、大柳树都有可能。”
说到在北京练摊,老赵说,北京的古玩市场比菜市场还多,仅他知道的就有100多家,坐公交车几站就会遇到一个,而且几乎每个正规的古玩市场边上都有一个野摊群,发展速度大有超过正规市场的趋势。而且在这些市场边生活很方便,餐馆、旅馆、小百货样样有,“30块钱就能住一晚,七八块钱就能吃一顿”。他一年要在外面漂200多天,仅在北京就得待4个月,只有冬天才回家。
老赵说,因为扰民,报国寺周边的“早市”撤了,今年城南旧货市场也撤了,“但我们这些人,不管是北京的,还在外地的,都没有走,也没有改行。我们都靠这个吃饭,无非是这里待不了,就往别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