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院在没有一棵葡萄树的情况下,应所在地市长要求开设了一个葡萄酒专业。这个新设专业的学生读到大学三年级时,连一棵葡萄树都没有见着;学生读到大学四年级时,这个市长被抓起来了,连续四届学生的就业问题变得十分棘手。
安徽省合肥学院党委书记蔡敬民用这个典型的反例来说明,地方政府和新建本科高校之间的关系处理问题十分重要与敏感。
谈及这个问题,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说:“教育行政部门希望地方政府以最大的努力支持改革,真正让所在地的应用型高校成为自己的大学,为城市创造经济社会价值,而不是培养失业人群。”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被称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管理体制改革和“大扩招”之后的又一次深刻改革。国家层面提出转型的导向、目标与要求以后,具体的落实与实践主要依靠地方政府与新建本科高校。日前,中国青年报记者围绕两者之间关系处理的主题,采访了部分市委书记、市长以及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负责人。
人家强调国际化,你注重地方性,难免会遭到反对
合肥学院是2002年升本的一所地方本科高校。合肥市政府副秘书长高晓光介绍,当时很多人对这个有意见,即省会合肥科技类大学有中国科技大学,工业类大学有合肥工业大学,农业类高校有安徽农业大学,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学科门类齐全,是否有必要再建一所大学?
“2003年提出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时就遭到很多的反对声音。人家新建本科高校都强调国际化、培养学术型人才,你注重地方性培养应用型人才,办这样的学校干什么。很多领导对我很反感。”合肥学院党委书记蔡敬民透露说。
十年之后,当初的疑惑都烟消云散了,合肥市生源占该院每年招生总数的10%左右,但学院每年毕业生中有60%留在了该市工作,80%留在了安徽省工作。合肥市委书记在一家先进制造企业调研时问技术团队负责人是什么学校毕业,对方说是合肥学院机械学院。从此,这名书记每到一个地方调研都要问有没有合肥学院的毕业生。
“合肥学院是培养合肥工程师的摇篮”这句话由市委书记说出来,无疑证实了学院当初办学定位与思路的正确。蔡敬民说,尽管以前遭到过反对,但是现在感到很欣慰。
在2004年5月升本之后,江苏常熟理工学院确实面临走什么样发展道路的问题:一条是像重点大学那样培养学术型人才,还有一条是走适合自己的特色之路。该院院长朱士中认为,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高校,在推动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朱士中说,毕竟是师范院校的底子,一些专业真正要与地方经济密切融和非常困难,因此他们从师范向理工转型花了6年时间。首先是专业建设能否贴近地方性。常熟理工学院过去大量的专业是师范类,近年来围绕该市在全国闻名的服装、电梯等产业成立了服装学院、电梯工程学院等6个与地方经济密切的二级学院,使得全院53个专业中75%以上的专业属于理工类,师范类专业则由原来的主体地位下降到现在只占8.5%的从属地位。
其次是人才培养能否贴近地方性。朱教授表示,他自己先后在211大学、高职高专以及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工作,三种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模式与课程设置完全不一样。211大学毕业生中约有30%继续考研深造,70%左右直接就业;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毕业生则只有10%考研或留学,90%直接参加工作。这组数据表明,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学生学的东西必须是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
第三是教师的科研能否贴近地方性。朱士中说,他们不反对和排斥教师从事基础科学及高精尖方面的研究,但更提倡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教师围绕当地产业发展解决技术创新方面的难题。
“要实现这三个层次的转型是很困难的。”朱士中表示,尤其是专业调整,过去讲了多年的课程现在不能讲了,不等于砸老师的“饭碗”吗?该院坚持一条原则就是,不能为了保全老师的“饭碗”,而丢掉学生的“饭碗”。
来自温州高校的党委书记何向荣说,地方高校如果不能对自己的体制机制进行创新,就不可能培养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地方高校如果不能对准需求办出特色,就不可能培养出大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地方政府不缺钱,关键是新建本科高校能否满足发展需求
在很多场合,新建本科高校总是埋怨地方政府不支持工作,但是新建本科高校有没有换位思考,我们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了什么?蔡敬民认为,地方政府不缺钱,关键是新建本科高校能不能理解政府的战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湖南省湘南学院党委书记肖地楚向本报记者透露,郴州市市长瞿海经常问两个问题:一是学院每年招收多少郴州市的学生?二是学院每年毕业生中有多少留在郴州市工作?他指出,只要在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下足功夫、做足文章,学院建设项目就能被列为市重点建设项目,享受“绿色通道”。
河南省驻马店市市长武国定详解为什么要举全市之力支持黄淮学院转型发展时说:2004年,在驻马店师专、中原职业技术学院、驻马店林科所基础上建立黄淮学院,至今刚10年,走一般高校追求学科建设的模式肯定没有出路,唯有面向市场,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再加上驻马店是全省人口大市和新兴工业城市,该市人口占全省人口的9%左右,只拥有全省4.6%的生产总值和2.9%的财政收入;全市共有农村劳动力437万,其中富余劳动力275万,日益增长的企业用工需求和各类应用型人才短缺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制约农民转移就业和产业集聚发展的瓶颈。
“基于以上方面的考虑,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全力支持黄淮学院走转型发展道路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武市长说。
光说天下常熟美,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谁愿意来?江苏省常熟市副市长陈惠良说,尽管常熟理工学院是一所二本院校,但在当地的地位非常高,市政府划拨1800亩土地,投资10亿元,把其建成全国最大的理工学院。
一方面地方政府要给新建本科高校机制与政策,另一方面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要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让地方政府有支持新建本科高校发展的理由和平台。陈副市长介绍,常熟理工学院排在全国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前面,常熟市去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38.85亿元,地方政府有由头更有后劲儿支持常熟理工学院发展。
同地方政府走得太近了,还会有办学自主权吗
南方一家新建本科高校负责人说出了一个现实:即地方政府经常批评高校关门办学;高校则抱怨地方政府干预太多、插手太多。同地方政府走得太近了,新建本科高校还会有办学自主权吗?
这个话题确实是社会很关心的,也是很多地方新建本科高校都会面临的。黄淮学院院长介晓磊用一个例子说明学院是幸运的。2011年该院推进干部制度改革,把方案报给驻马店市并请市领导进行指导。该市领导表示,这是高校的自主权,你们自己定即可。
驻马店市武国定市长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很好解决。第一,大部分新建本科高校虽然财政供给是由地方政府承担,但其书记、校长的“帽子”是省里给的;第二,大部分新建本科高校是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龙头,地方政府希望其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给予新建本科高校更多的自主权。“正因为这一点解决得比较好,才使黄淮学院取得目前的成绩,而且今后我们给它的环境会更好。”武国定说。
河南许昌市委书记王树山对许昌学院党委书记王清义说,要搞清楚地方政府为什么大力支持你们。第一,地方政府有支持新建本科高校发展的责任与任务;第二新建本科高校定位要准,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要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第三新建本科高校领导班子要团结,具有改革创新精神。
建校至今只有40多年历史的华威大学,是英国著名学府之一。该校副校长劳伦斯·杨介绍发展经验说,他们不单推崇学生卓越性这一理念,同时也非常鼓励与地方政府和产业界之间进行紧密的合作和互联。英国斯旺西大学校长则自豪地介绍该校是当地最大的雇主。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马陆亭说,国内有哪一所高校校长当着市长的面说“我比你牛”?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一定要按照高等教育的规律,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把高校就业搞好。地方政府更多的是提供发展平台与保障。同时,地方政府的战略眼光要前瞻,政策决策要科学,支持发展要有效率,才能推动新建本科高校不断创新发展。蔡敬民认为,这才是新建本科高校与地方政府互动发展的基本原则。本报记者 李剑平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