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原来,洋快餐的肉也让人不放心。”日前,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被曝光大量使用过期原料为肯德基、麦当劳等诸多快餐品牌生产所需食品,食品安全问题这颗“巨石”再一次激起社会各界的舆论“巨浪”。
事实上,最容易发现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和了解内情的,往往正是身处其中的职工。此次“福喜事件”也正得益于内部员工的举报,使得黑幕最终被揭开。但在暗访中,更多的福喜职工却对企业的不法行为表现得熟视无睹、不以为然。当你发现所在企业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是为社会公义而担当检举揭发的“深喉”,还是出于顾虑在沉默中做企业的“帮凶”?一道考验每一位职工的“选择题”摆在眼前。
■网言网语
近5成网友愿意担当“深喉”
仍有半数人选择沉默
“深喉”一词原指在美国“水门事件”中为记者提供重要资料的线人。如今,这个略显神秘的群体也成为了企业不良行为检举揭发者的代名词。“福喜事件”被曝光后,互联网上众多网友都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之情。那么,如果你就是福喜公司的一名员工,面对企业的不法行为,你会选择成为“深喉”进行举报吗?
在记者发起的一项网络问卷调查中,面对发现就职的单位正在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或是其他不法行为对公众权益造成损害的情况时,47.95%的受调查职工选择了“会举报”。虽然出于保护自己的角度,敢“实名举报”的受调职工占比极低,但勇于通过匿名举报担当“深喉”,揭发企业不法行径的职工接近半数,可谓是个令人感到可喜的数据。
然而,通过更多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记者发现,当回到现实生活中,种种顾虑和担忧却阻碍了“勇敢者”们想要站出来举报单位的脚步。的确,“福喜事件”中,被暗访的职工口口声声说“过期又吃不死人”、“眼不见心不烦”,以及在曾经的“毒馒头”事件中一名工人坦言的“饿死我也不吃自己做的馒头”,往往才是人们最常见的一幕。
此次网络调查数据中,仍有超过半数受访者选择“沉默”,记者发现,其中73.68%的人“担心会被打击报复”,52.63%的人觉得“见怪不怪,感觉举报不会有用”。此外,有36.84%的“沉默者”表示举报行为让自己有一种当“叛徒”的“负罪感”,不想因此砸了自己和别人的“饭碗”。另外还有34.21%的受访者坦言“我只是一个小职员,不关我的事,让它去吧”。种种心态,反映了当下职工在面对这道“选择题”时的无奈和困惑。
■观点交锋
职工吐露心声:想履行社会责任又怕被报复
究竟该不该抛开所谓的“企业忠诚”,挺身而出履行社会责任,举报企业的不法行为呢?记者从许多受调查职工的回答中听到了他们的真实心声。
正方:
履行社会责任莫再互相“毒害”
由于工作忙碌,快餐食品是“80后”张怡解决“肚子问题”时经常的选择。得知“福喜事件”后,她只觉得那些曾经方便又美味的汉堡和鸡块,如今竟然这般面目可憎。“短时间内,我肯定是不会吃任何快餐了。”
张怡说,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食品制造加工企业的职工需要关注,所有人都应该设身处地思考其带来的恶劣影响。“就算生产者对自己行业的内幕了然于胸,也无法避免在其他领域被‘毒害’。你是可以选择不吃自己生产的馒头,可你又怎么判断别人生产的面包没有问题呢?”张怡认为,如果自己遭遇这种局面时,她一定会勇敢站出来举报企业。“如果企业和职工都抱着不负责任的心态制造产品的话,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反方:
企业“捣糨糊”
让举报变成无用功
相比张怡的慷慨激扬,在一家国企工作多年的徐先生的回答则是平静中透露着无奈。“现在一些企业很会‘捣糨糊’的,即使你鼓起勇气去举报,也不见得会有用。”他告诉记者,前几年,他的一个同事针对厂里的污水处理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了情况。结果,厂领导表面上非常重视,最后却只是蜻蜓点水般走了走形式,根本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而与徐先生一样果断站在“反方”立场的人还有不少。白领小吴说:“举报就意味着要做好被打击报复的准备,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会做‘深喉’的。”他表示,如今不少大企业的公关实力雄厚,有时连匿名举报者的真实身份都能给查出来。在担心遭殃的阴影下,小吴自然不会选择当这个“出头鸟”。
第三种声音:
“负罪感”使自己左右为难
在一家制衣企业工作的女工施女士虽然不是食品生产行业上的职工,但她对于“福喜事件”却格外感同身受。“生产食品和我们做衣服其实是一个道理。如果我们用了有毒有害的布料,看起来节省了成本,实际上对人们的危害无穷啊。”尽管如此,施女士却对于自己是否会充当“深喉”表示无比犹豫。因为她既希望能够有人对企业进行监督约束,又不希望举报事件会影响到自己和工友的“饭碗”。“我自己的工作就是老乡工友介绍的。如果因为我去举报企业,导致大家最后都失业了。我该怎么面对老乡呢,我的心里会很过意不去的。”此外,施女士还抛出了另一个问题:“你说,像我这样的外来务工者人生地不熟的,就算想投诉举报,却既不知道该往哪里举报,也不知道该怎么举报。”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