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留守儿童暑假进城遇烦恼 夏令无营引关注

2014年07月24日 09:52   来源:新华日报   黄红芳

  暑假早已开始,但11岁的沈星向往的暑假生活从这个星期才真正开始。每天早上4:50起床,他跟着爸爸妈妈到建邺区莲花北苑小区菜场卖烧饼。忙过早上9点,烧饼摊的生意冷清下来,菜场四楼的南京协作者社区发展中心开门了,沈星就会跑上楼,帮工作人员打水整理桌子。对沈星来说,这是一天中快乐的开始。 

  南京协作者社区发展中心是一个非营利民间组织,致力于帮助社区流动人口融入城市。7月13日,该中心一年一度的流动儿童的免费夏令营正式开营。小营员沈星每天可以去那里写作业,画画,打乒乓球,或者参加夏令营里的户外活动,直至假期结束。沈星说,“这里有空调,比烧饼摊凉快多了。”

  也许,在有些城市孩子看来,夏令营的活动现场可以用“简陋”来形容——主营地也就是南京协作者的办公驻地——莲花苑菜场顶楼,一个50平方米的大厅,几间小教室,加上能容纳四张乒乓球桌的天井台,户外活动也主要是城市孩子经常去的一些场所。但这个简陋的场所为农村来的孩子打开了一扇融入城市的窗户。

  沈星在老家河南上四年级,寒暑假才来南京和爸爸妈妈相聚。前几年爸妈的烧饼摊在南京迈皋桥,他每个暑假都是陪着爸爸妈妈起早摸黑,对南京的印象也就停留在车站、租屋和烧饼摊。去年爸爸的烧饼摊搬到了莲花北苑菜场,参加了夏令营的沈星第一次参观了南京科技馆和红山动物园,还交到了南京朋友。今年暑假一放假他就来南京,迫不及待等着夏令营开营。

  在南京流动儿童夏令营开营的同一天,当地五台山峨嵋岭巷口,今年9岁来自安徽阜阳的金丽丽正陪着父母在烈日下卖西瓜,“我想到南京红山动物园玩,想去看青奥会”。

  目前我省有200万留守儿童,许多孩子暑假都会进城与父母团聚,加上60万在城市就读的外来工子女,他们都期盼着度过一个安全而又有意义的假期。从2008年起,南京协作者每年举办流动儿童夏令营,如今已经是第七届,从当初的不足20人,到现在的50人。“还有不少孩子想来,但接待能力实在有限。”协作者的专职工作人员翟荣芳说。

  在今年夏令营的开幕式现场,记者深切感受到流动儿童家长对夏令营的热情。南京燕子矶保洁员郭群,坐了两小时的公交车带着孩子赶来;高云带着两个儿子从外秦淮河的暂住地,坐马自达转公交车到营地花了20多元,对于靠打鱼捞虾为生的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高云说他愿意每天花这个钱。

  孩子喜欢,家长也愿意,但现实是,能在假期里真正为这些留守、流动儿童提供有效服务的机构依然太少。在南京一些流动人口集中的城郊社区,也经常可以看到各种挂有“流动儿童之家”、“外来工子女帮扶中心”的牌子,但绝大多数大门紧闭,很少有机构能在暑假真正把辖区流动儿童组织起来。

  由于是免费活动,组织者也没有活动经费,他们采取助人自助的方式,通过各种爱心力量组织着每年一次的夏令营。流动儿童及其家长当志愿者进行日常管理;大学生志愿者发挥各自特长,教孩子们画画、唱歌、跳舞;一些爱心机构免费提供活动资源,如江苏凤凰母语研究所连续两年给夏令营提供支持,今年专门邀请艺术大师们指导儿童们画画、唱歌;莲花北苑社区图书室每周六天开放图书室,供孩子们阅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去年,记者还专门联系南京科技馆,让留守儿童们感受科技的魅力。

  作为一个非营利民间组织,南京协作者的运营经费主要靠项目基金、爱心捐款,除了6位专职人员,其他都是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外来工家长志愿者。有感于孩子们的需求,南京协作者首席统筹李真曾呼吁更多社会机构、政府来关心这一特殊群体。(黄红芳) 

(责任编辑:徐丹洋)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