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主导产业日趋成为"人才特区"

2014年08月05日 10:27   来源:   

  新闻摘要 

  围绕家用电器制造、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光伏和新能源等六大主导产业,合肥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在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我市坚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实施高端人才引进战略,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2013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主导产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25%,同比提高0.11个百分点,高出规上工业平均水平0.16个百分点。

  创新机制保障有力

  无论是财政支出分配,还是制定创新政策,我市都为企业创新创造了良好环境,特别是加大了对重点产业的科技投入力度。2013年,我市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达到26.02亿元,比上年增加3.35亿元,增长14.8%,占市级财政支出的比重达4.12%,较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六大主导产业使用来自政府的各类科技活动资金达8.4亿元,同比增长54.7%,相关部门累计为企业减免研发加计扣除减免税、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共计8.05亿元,减免额较上年增长10.9%。

  数据显示,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主导产业开展科技活动项目3201个,占规上工业科技活动项目的71.3%,同比增长25.8%,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6.6个百分点。投入研发经费56.1亿元,增长26.3%,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7.5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73.1%,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

  高端人才大幅增加

  2013年,六大主导产业自建科技机构341个,占规上工业的62%,投入科技活动经费42.43亿元,占规上工业的68.1%。拥有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7个、各级企业技术中心121个,分别占全市的41.2%和45.3%;其中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分别占全市的45.5%和57.1%。

  高端研发人才也在大幅增加。2013年,六大主导产业及其配套研究院拥有博士学历人员2032人,占全市博士人数的66.4%;其中,当年引进和培养博士人员263人,减少30人,比2012年净增233人,增长13.0%。减少的30人中,有20余名博士人员完成企业科研任务回到研究所或转向科研服务机构。此外,合肥海尔信息产品有限公司由于生产部分被凯蒂威尔收购,有7名博士人员回到了海尔总部。

  科技创新贡献突出

  2013年,六大主导产业申请专利7885件、占规上工业的77.6%,同比增长26.7%,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8.4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到106.3%。转化专利成果4521件、占规上工业的89.2%,同比增长12.1%,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16.4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到214.5%。

  六大主导产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232.52亿元、增长17.7%,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2.5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的比重为77%,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杨默)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