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间 长沙的收藏家始终关注"黑石"号瓷器

2014年08月12日 10:26   来源:潇湘晨报   

瓷罐上的佛教圣物——兽首鱼身的摩羯。

椰枣纹饰的陶范。

  □撰文/马志骅 图/唐立克(特约)

  不论是航海,还是发展社会和经济,至今我们都在梦回唐朝。面对曾经的辉煌或伟大的航海故事,总有人希望复原历史。2007年,阿曼苏丹国依照古阿拉伯的造船方式,复原了一艘9世纪的单桅风帆船,从阿曼出发,沿着原海上丝绸之路线路,依靠风帆为动力,历时5个月的时间,到达新加坡。以今天的航海技术而言,这是一个时间太长的旅程。但身体力行的意义,可能更有助于人们理解古代海上贸易,理解“黑石”号。

  2002年左右,为了筹划一本关于长沙窑的书,当时还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的邹敏讷与同事到达新加坡,希望获得一些关于“黑石”号的图片和线索。彼时,距离1998年“黑石”号被打捞出水,已经过去了4年。考察结束,临行前,新加坡博物馆赠送了一只未经过脱盐处理的瓷盘给邹敏讷,上面包裹着海盐的结晶,在7月28日长沙市博物馆开展的“黑石”号瓷器展上,这只瓷盘静静安放在架上。

  “黑石”号打捞者开出“天价”和“整体购买”让中国文化部门却步

  事实上,自1998年“黑石”号出水,到2002年,再到今年2014年,“黑石”号上的器物引起国际国内的很大关注,但展览却只在新加坡办过。“这个事件美国的国家地理做过报道,他们(新加坡)原本是打算从新加坡开始,到美国再到欧洲进行展出,包括十几个国家,其中中国有3站,北京、上海和长沙,但出于一些原因,结果就新加坡展出过,后来就再也没有展出过了。”邹敏讷说,国际上对“黑石”号很关注,但其实也产生过很大争议,而争议则主要来自“黑石”号打捞的非法性。

  寻宝性质的海洋打捞需要得到当地国家的允许,并规定打捞范围和打捞目标。据邹敏讷说,1998 年,德国人沃特法起初获得政府许可打捞的目标并不是“黑石”号,而是“黑石”号沉船点附近的另外一艘明代商船“鹰潭号”。“那艘船比‘黑石号’要大一些,而且在德国人打捞之前,已经有很多人知道了。”邹敏讷说,“鹰潭号”的沉船海域海水更深、打捞难度更大,之前许多曾有意向打捞它的人都无功而返。沃特法同样没有成功,转而发现了在其附近的“黑石”号。

  “打捞‘黑石号’他应该是没有许可的。”邹敏讷说,根据规定,打捞出水的宝物需要向打捞地所属国交付一半左右,“但是印尼那个地方比较乱,估计当时的中央政府也没有管理,德国人也知道当地的形势,就跟当地的政府打好交道,最后可能是交出打捞宝物的一半,也可能是三七开、四六开,这个就看他去谈判了。”2002年左右邹敏讷一行人去到“黑石”号沉船点时,随行的潜水员还从海底捞上两块“黑石”号的船板,当年沃特法并没有将这里打捞干净。考古发掘跟商业发掘不一样,“如果是考古发掘,那么针对这艘船,我们要按照船当时的样貌,每块船板原本是哪里的,一块块测算好位置,整体发掘。”邹敏讷说,沃特法等于是只管将船上大部分有价值的器物打捞走,近似海盗行为,这也是国际上对此事件的最大争议。

  考古发掘的国际惯例,是发掘出的物品若有明确归属者,则属于归属者或其后人。但“黑石”号上并未发现有明确证明其主人身份的线索,亦未发现航海笔记或任何历史记载,因此则属于沉船海域所属国家,即印度尼西亚政府。

  自 2002年开始,国内的扬州市博物馆、上海市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都曾对“黑石”号上发掘的这一批宝物提出了购买意向,但被开出了4000万美金的价格要求整体购买,另外根据沃特法和印尼政府签订的合同,印尼政府也拥有这批宝藏的一部分,分配方案未达成一致,一直被延期拍卖。最终,新加坡某机构于2005 年出资3000余万美金将其整体购入,“黑石”号宝藏最终落户新加坡。

  “黑石”号长沙窑瓷器价格并不算高,但“收藏是因为对故乡的眷恋”

  邹敏讷为“黑石”号的长沙窑瓷器前后去过新加坡数次,比如2004年时,湖南省博物馆想收购一部分作为馆藏,他也一同前往。“实际上国内拥有‘黑石号’上瓷器的人也有很多。”邹敏讷说,在沉船出水问世之前,其实也有一些零散的物品流出,大都为当地渔民在海岸边获得。而大约2001年左右,就有人通过向渔民收购,再往国内兜售“黑石”号瓷器了。

  因为沉船宝物刚刚面世,而对长沙窑的发掘研究也不过是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时间,藏家们并不太敢购买这些瓷器。

  “2002 年左右,我们刚到新加坡时,我记得在当地市场上看到过一些‘黑石号’的瓷器,当然色彩不是特别好的,但是很完整,大概是200到300美金左右一个,那时换成人民币就是2000多块钱,要是在国内,根本看不到这么便宜的东西。”邹敏讷说,随着对“黑石”号和长沙窑研究的逐渐深入,至2004年,他再去当地时,更差一些的器物价格都开始上涨至1000美金了。

  价格看涨,人们对“黑石”号藏品的认识水平也在提高。藏家们对“黑石”号长沙窑瓷器,基本上都能看个大概。毕竟是因为有了“标准”,一件器物拿来,把它和新加坡收藏的那一批物品做个比对就能知道。同样是长沙窑,看器形和胎釉也能知道它是属于哪个时期。初唐的长沙窑胎质较粗糙、欠坚硬,呈暗红色,釉层显薄,釉色青中发黄;而唐中后期,胎色基本为深灰色或浅灰色,胎质则较前代坚硬、精细。以器形而言,以长沙窑的壶器为例,它的底足有一圈外撇,可分为平底、壁底、圈足等,按照年代,分别为长沙窑在唐早期、中期和晚期的造型特征。长沙窑本身的烧造技术和审美在改变,作为晚唐的航船,“黑石”号瓷器本身也烙印着时代的特点。

  在藏家的眼中,大部分作为实用器皿的“黑石”号长沙窑瓷器价格并不算高,但其价值却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

  “收藏是因为对故乡的眷恋”是邹敏讷说出的最好的理由。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