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城隍庙。
邓训
导语:龙膺出身文士,两次任职西宁卫。当国家需要时,他义无反顾地纵马驰骋疆场,建立“湟中三捷”等战功。
在西宁执政期间龙膺专心于文教事业的发展,并创作了大量诗文,根据龙膺诗文的记载,当时印度僧人来西宁的还不少,并多有主持北禅寺等寺院的。如此珍贵的宗教历史信息,在地方史志文献中未见片言只语,可见龙膺诗文在地方史上无可替代的价值。
龙膺在任时,勤于规划改造西宁城区,他大兴土木,先后建成了清宁堂、醒翁亭、醉歌亭、达亭,形成了西宁一大园林胜地。
人物档案
邓训
汉代南阳新野人,担任护羌校尉
生活年代:
公元40年-公元92年
邓训,汉代护羌校尉,字平叔,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邓训少年时代便胸怀大志,而且善施仁义。出任护羌校尉后平定羌族叛乱,使河湟地区恢复了安宁,他诚信待人、爱民如子,后来被西宁人奉为西宁城隍。
人物点评
邓训任护羌校尉仅四年,但他威德兼行,尤其注意示恩信于羌胡人民,关心疾苦,改革陋俗,使得这里的各族人民诚心悦服,安居乐业。最后病死于任上,可以说是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走进位于解放路的少年宫,马上觉得清静了许多,这里古木森森,在繁茂的绿叶掩映之下,一个正在修缮的雕梁画栋、青砖碧瓦古建筑藏身其间。这座庙宇就是古代西宁的城隍庙,而供奉的城隍爷则是汉代人邓训。一位汉代官员为何受到古时候西宁人的世代供奉呢,就需要揭开历史的面纱,回到2000多年前那个战乱频仍的时代去一探究竟。
临危受命出任护羌校尉
邓训,汉代护羌校尉,字平叔,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是汉代名臣邓禹的第六个儿子。邓训少年时代便胸怀大志,而且善施仁义,曾担任过护乌桓校尉等官职。汉章帝章和二年(公元88年)冬,由张掖太守转任护羌校尉。
在邓训任护羌校尉之前,以往的汉朝官员对青海地区的羌族采取不论好坏、一并进行血腥镇压的政策,因而激起了羌民的义愤。汉章帝建初年间,安夷县(今平安县)有个县吏强占了卑湳部羌人的妻子,羌人非常愤慨并杀了这个县吏,安夷县的长官宗延派兵追杀羌人,羌族诸部群起共同杀了宗延,随后还杀了护羌校尉傅育。
在章和元年(公元87年)春天,陇西太守张纡继任护羌校尉,马上率领万众之兵驻扎在临羌(今湟中县多巴镇),气势汹汹要给羌民来个下马威。夏天,羌族烧当部首领迷吾入掠金城塞地,被张纡击败,迷吾派遣使者向张纡求降,张纡假装答应了,迷吾率部众到临羌投降,张纡陈兵数千,并且在酒中放毒,毒杀迷吾及部众八百余人。张纡一面斩下迷吾的头颅,一面派兵追杀羌民,又杀死数千人,结果激怒羌人。迷吾的儿子迷唐与其他部落联盟结好,以大、小榆谷(今贵德河阴一带)为根据地,进攻汉军,张纡根本无法平息事态。
面对“众羌大动,谋欲报怨”,西边即将发生大动乱的情况,汉王朝认为张纡处理羌事不当,需要能干之人代替张纡去平息这场大骚乱。于是,朝廷公卿大臣们共同荐举邓训护羌校尉。
真心保护月氏胡赢得民心
邓训初到临羌时,适逢羌族烧当部首领迷唐率部众一万多骑来到西宁西川。迷唐未敢轻率地进攻邓训军营,而是先对游牧居住在这里的湟中月氏胡进行威胁,邓训立即出面保护月氏胡。当时邓训的手下诸将对这种举动感到很不理解。他们认为羌胡相攻,韩朝军队正好从中渔利,为何反而保护月氏胡。邓训说:由于以前的护羌校尉张纡失信于民,导致众多羌族部族叛乱,使得凉州的黎民百姓命悬丝发。原来众多胡人部族对汉王朝不是很忠诚,都是因为汉朝官员对他们恩德诚信不是很深厚造成的。现在月氏胡被羌人掠夺追杀,如果以德怀之,或许今后会有大用处。
于是邓训下令打开临羌城城门以及他本人所居住院门,将月氏胡的妻小全部接入,并派兵防守。这一下,迷唐失去了掠夺对象,又不敢逼近临羌,只好退去。
月氏胡本来游牧居住在敦煌、祁连之间,汉文帝时,大部分西迁至伊犁河西边,号大月氏,小部分则在祁连山与羌人杂居,号小月氏。小月氏在汉武帝时迁移来湟水上游居牧,称湟中月氏胡。他们有骑兵二三千人,英勇善战,但既怕羌人掠夺在前,又怕汉军袭击其后,所以在汉羌之间周旋观望,而以往汉朝将领官员们也将他们视为异族,不是驱赶他们冲锋陷阵当炮灰,就是进行剥削压迫。这次受到邓训的真心保护,他们很受感动,都说:汉王朝以往经常与我们征战,现在邓使君以恩信对待我们月氏胡,在危机时刻打开城门接纳月氏胡的妻女孩子,真正是再生父母。并向邓训表示:“唯使君所命!”邓训于是进一步抚慰教谕,并选取其中的年少勇敢者数百人作为一支部队,称为“义从胡”,后来常帮助汉军征战。
不到一年恢复河湟地区安定
邓训还对羌胡部落诸加以劝慰,让他们相互招呼,归顺汉王朝中央政府。这一策略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羌族烧当部首领迷唐的叔父号父率领其部众八百户投降了汉朝。在分化瓦解诸羌,孤立迷唐的计划取得初步成效后,邓训便发动湟中地区的汉军、义从胡、羌军等四千人向西攻击,大败迷唐于写谷(今湟源巴燕庄南),斩大小头目六百余人,获得马牛羊万余头。迷唐率残部退却到大小榆谷,占据颇岩谷(今贵德境内),他的部众很多都离散了。
第二年即永元元年(公元89年)春天,迷唐又想聚集部众夺取临羌以西地方。邓训得知后,先发制人,调集湟中汉军及各部落军队共六千人,以长史任尚为大将。汉军凭借着革船顺利渡过黄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击迷唐,取得大胜,斩首一千八百余级,俘获二千余人,获得马牛羊三万余头。迷唐在种部被歼灭殆尽的情况下,在大小榆谷难以立足,收集残众向西迁徙一千余里,原来附属迷唐的小部落等尽反叛迷唐而投降,迷唐手下大将东号也投降了汉军。
不到一年时间,邓训招降了诸羌,大破迷唐,青海东部地区人民又开始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原来为了对付诸羌,护羌校尉从西北各郡州都调有军队,屯集湟水上游。邓训“绥接归附,威信大行” 。便停止了屯兵,让各郡部队回到原来的地方,只留减刑犯两千余人,一面屯田,帮助贫民耕地,一面修理城池关隘等,以备万一。
移风易俗赢得很高的声誉
邓训不仅注重战争的平息与发展经济,而且很注重移风易俗,改革落后的陋习旧俗。当时羌族的文明程度还较低,按照他们的习俗,“以战死为吉祥,病终为不祥”,每当病严重时,不是设法抢救医治,而是自己用刀刺死。邓训为了用事实教育他们改变这种习俗,每当听说有人病了,就先派人把此人的手脚捆绑起来,不让他接近兵刃,然后用药进行治疗。就这样治好了不少人。羌人没有不感激的,从此他们也知道了病是可以治好的。正是由于邓训这样以兄弟般的感情对待羌民,所以在羌民中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邓训治羌,功绩卓著,朝野群臣都很钦服他。永元二年(公元90年),大将军窦宪将带兵去镇守武威,他认为邓训“晓羌胡方略”,向皇帝请求让邓训与他同行。骄横一世的窦宪也如此钦服邓训,可见邓训治羌是何等的成功。
邓训不仅注重战争的平息与发展经济,而且很注重移风易俗,改革落后的陋习旧俗。当时羌族的文明程度还较低,按照他们的习俗,“以战死为吉祥,病终为不祥”,每当病严重时,不是设法抢救医治,而是自己用刀刺死。邓训为了用事实教育他们改变这种习俗,每当听说有人病了,就先派人把此人的手脚捆绑起来,不让他接近兵刃,然后用药进行治疗。就这样治好了不少人。羌人没有不感激的,从此他们也知道了病是可以治好的。正是由于邓训这样以兄弟般的感情对待羌民,所以在羌民中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邓训治羌,功绩卓著,朝野群臣都很钦服他。永元二年(公元90年),大将军窦宪将带兵去镇守武威,他认为邓训“晓羌胡方略”,向皇帝请求让邓训与他同行。骄横一世的窦宪也如此钦服邓训,可见邓训治羌是何等的成功。
死后被河湟人民尊奉为神灵
永元四年(公元92年)冬天,邓训病逝于护羌校尉任上,才53岁。噩耗传出后,不仅同僚、汉族人民前往悼念,而且羌人、月氏胡等也络绎不绝前来号哭悼念,痛不欲生。有的羌人用刀割自己的肉,有的刺杀自己的犬马牛羊,说:“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每天来祭奠的人多达数千人。后来,河湟汉羌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政绩卓然的邓训,家家都供奉着他的神龛,一旦有疾病,就向邓训的神龛祈祷求治。到元兴元年(公元105年),汉和帝追封邓训“平寿敬侯”。
在西宁北山的北禅寺中就有城隍殿,供奉的就是邓训。供奉历史人物也是城隍庙的特点。在古时候,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举办城隍出巡活动,寓意城隍探访民情了解春播秋收情况。而位于解放路的西宁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清康熙三年加以维修,乾隆四十一年(1723年)西宁官绅捐资重建,建筑雕梁画栋、雄伟壮观,现在保存有鉴心殿、后寝宫两座大殿及附属建筑。1988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