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京津冀:北京何时不再成为"全国看病中心"

2014年08月19日 08:45   来源:中国广播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北京市东城区,从崇文门到东单,大约不到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聚集了三家大名鼎鼎的综合性医院——协和医院、北京医院和同仁医院。每天,前来这里就诊的患者川流不息,而协和医院附近几乎交通拥堵。

  因为北京的医院,服务对象并不仅仅局限于北京市民,而是面向全国。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统计数字,去年,北京市内三级医院外来就诊患者达到3036万人次,其中,23%的病人打河北来——这个数字意味着,每年河北有700万人次、甚至感冒发烧都要赶赴北京就医,但与此同时,距北京30公里的燕郊三甲医院,病床闲置率却高达70%。

  在北京成为“全国看病中心”的背后,是北京优质医疗资源的一枝独秀,是京津冀三地医疗资源布局的极不均衡。京津冀一体化,是不是可以从北京医疗资源外迁开始破题?

  中午12点半,午休时间的北京儿童医院依然熙熙攘攘。河北承德农民杨春棠拉着孩子,准备泡碗方便面吃。

  杨春棠:我们早上六点钟从家走,赶到这里。我们看的口腔科就没有号,全天都没有,刚才打电话预约,都约到11月份去了,没办法他爸只能看看急诊有没有号。

  与门庭若市的北京各大医院相比,70公里之外,河北一家县级医院却显得冷冷清清。病人去哪了?年轻医生陈斌说,去了北京:

  陈斌:全在北京呢,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条件也好了,看病呢从咱们开车一个多小时就到北京了。

  守着家门口的医院不去,却舍近求远赶到北京看病,什么原因让河北人进京求医?

  北京协和医院原副院长李学旺:从国家卫生体制上讲,有一个卫生资源配置的问题。一个问题是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问题,那么在这个当中还有呢是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力量的问题,

  河北与北京,在医疗资源的配置上究竟有多悬殊?有一组数字也许能说明一点问题:河北保定人口有1000多万,相当于北京一半的常住人口,但全市的三甲医院却只有7家。

  蜂拥而至进京看病的结果,势必是加重加剧北京原本就已经患上的“特大城市病”。2013年末,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的数量比上年增长了6.3%,但医疗服务量的增长却更为惊人:全年医疗机构诊疗数约2.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9%,医院不堪重负,反过来又加剧了北京的“看病难”。

  一边资源严重短缺,患者四处投医;一边又病满为患,承担巨大压力。北京、河北、天津,如何“联姻”,能“药”到“病”除?

  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比如说共建的方式,技术合作的方式,人员培养的方式,让河北省的一些资源能够更迅速地和北京在水平上去实现均质化。河北的朋友们不用跑到北京来,然后其他省的同志也许不用到北京来,到了河北就把事办了。国家卫生计生委也在研究,哪些就是国家级的医疗中心搁在北京,哪些要搁到外省,不一定都搁在北京,这也符合我们现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这样一个方向。

(责任编辑:杨默)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