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牧区建高危产妇名单网络 使绝育术常态化

2014年08月21日 13:55   来源:北京青年报   

   援藏医生李红霞(右)下乡义诊

   北京援藏医生处理一例难产

   今年是北京对口援建拉萨20周年。20年来,北京共派出七批560名援藏干部前往拉萨,帮助拉萨人民建设家园,为西藏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北京青年报聚焦援藏干部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援藏妇产科医生,他们给西藏的妇产科事业带来了革命。

   西藏自治区卫生厅通报,截至2013年年底,西藏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由2012年的176.12/10万和24.84‰,下降到154.51/10万和19.97‰。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均创下历史新低。成就的背后是西藏基层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

   北青报记者在拉萨多家县级医院采访中了解到,医院医疗卫生条件的每一点变化,背后都能看到援藏医生们的影子。

   尼木县的首例剖宫产手术

   尼木县,位于拉萨市西南140公里,是拉萨地区文化经济相对落后的县。李敏是北京上地医院妇产科的一名医生。北京第七批援藏干部中有六人被派到了尼木县,其中医生占三人,只有李敏是妇产科医生。

   在李敏一行到来之前,由于县里没有血库,也没有过硬的儿科医生,软硬件都欠缺,县医院还从来没有做过一例剖宫产手术。

   当北京来的援藏医生们决定改变这个现状时,他们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陈旧的医疗器械,过期的护理用品,让李敏非常头疼。哪些东西能用,哪些东西要添,他们一一列在单子上。“我们从医院里找到了一袋包布,原以为能用,结果一看生产日期,上面写着1976年,我们当时就傻眼了。”

   他们从拉萨和北京,托朋友、同事购买没有的器械,几乎是从零开始,装备了一个手术产房。

   2013年11月25日,高原上的冬天格外寒冷,尼木县医院来了一位33岁的藏族产妇。她的预产期已过,但她腹中的孩子迟迟未能降生。经检查,这名产妇血压特别高,高压数值达到了180,尿蛋白两个加号,属高危产妇。

   “用药两天以后血压下降仍不明显,若继续待产风险很大。我们就建议她做剖宫产手术,”李敏说,当时他们也在犹豫,是转到拉萨去做呢,还是就在尼木县医院做。毕竟在尼木还没有过剖宫产的先例。考虑这个病人尽管血压高,但身体情况和精神状态都比较好,肚子里的孩子也不是太大。最终,医疗队决定在县医院做第一例剖宫产手术。

   一名藏族的麻醉师去说服家属,但家属一听是县里的第一例手术,也紧张了起来,刚开始不同意在手术单上签字。

   李敏只好亲自出马。她不懂藏语,但她突然发现产妇的脖子上挂着一个佛像,她就对着佛像做了一个手势,笑着说:“它能保佑你。”

   李敏感觉到病人一下就放松了。“她可能觉得这个大夫怎么用这种方式跟她沟通啊!”

   李敏对病人的家属说,你们再考虑考虑。我们不强求,尽管我们手术准备都做好了,但是,如果你们要求去拉萨做手术,我们也有专车送。

   “家属当时的答复是再考虑考虑,但过了不到10分钟,家长就过来说,‘我们签字吧。’”

   整个手术的过程非常顺利,但藏族的麻醉师和护士都非常紧张,这是他们第一次上手术台。

   当天,同是北京援藏干部的尼木县县委书记、县长都守候在手术室的门外。这是当天整个尼木县最大的一件事。

   尼木县人民医院的副院长谭申权至今记得手术成功后整个医院的喜悦,他们给孩子取了个名字叫卓玛(汉语是仙女的意思)。

(责任编辑:秦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