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贵屿污染严重被指全球最毒 当地人发家后逃离

2014年08月26日 07:32   来源:经济参考报    陈冀

  “近年来经过治理,情况已好多了,此前的污染更是触目惊心。天都是黄的,衣服上都是味儿。许多当地人发家后都搬离这里了。”贵屿当地居民郭素莲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记者日前实地走访贵屿镇时,虽然当地刚下过大雨,但仍然没能冲淡弥漫在空气中刺鼻的烧胶味,环绕着小镇的北港河如墨汁一般,不时散发着阵阵腥臭。

  贵屿不大,但名声很大。贵屿地处广东省潮阳市、普宁市和揭阳市交界处,是典型的“三不管”地带。在这个占地面积52.4平方公里、总人口13.9万的小镇上,因为曾遍布了5000多家从事电子垃圾回收的企业和家庭作坊,而成为国内乃至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拆解处理集散地,因有毒电子产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被境外媒体称为“全球最毒地”。

  走在贵屿街头,除了个别商户在经营百货零售等其他行业外,几乎家家户户全都在从事与电子器件、塑料废料回收的相关工作。沿街的居民楼房通常就是一间拆解工厂,楼房一般有三四楼高,通常上层住人,下面则是仓库和拆解场。大门前往往用栏杆占道围蔽成院落,齐墙高地堆放着各种废旧电子零件。房前都有各种各样的广告招牌,分别写着:电脑、集成显卡、笔记本等。

  记者在一家拆解户看到,100多平方米的一楼大厅里,数以千计的手机主板、电脑硬盘等杂乱地堆放在塑料筐中,七八名工人们将电源板放在电热器窄小的吹风口下烘烤近两秒钟,便娴熟地用镊子将板上的各种芯片、电容、电极管等电子元器件取下,分别放进不同的碗盘中。由于大量使用加热器和鼓风机,但大厅里还是弥漫着一股塑料的焦臭味。在店门口的玻璃柜里,10多种拆解下来的电子元件用塑料袋封装后摆放得整整齐齐。这些元件每天都会大量批发往深圳华强北和北京中关村等国内大型电子市场。

  在贵屿镇内,电子垃圾分拆已形成明显的产业分工,如龙港、仙彭、仙马等几个村主要从事废旧塑料回收,而贵屿镇中心所在地华美、北林、南阳等村则以电子垃圾拆解为主打产业。

  绝大多数小家庭作坊拆解废旧电子电器则沿用的是最传统的方法。“先是拆,即由人工拆分出铁、铜、塑料、电路板,然后用碳火炉烤熔出电路板上的零件”,贵屿镇南阳乡电子垃圾经营大户郭钱运(化名)告诉记者,“如果有金子等贵重金属,就用硫酸洗出来,这叫‘洗金’;如果烧出来有铜,就叫‘烧板’。”

  而“酸洗”和“烧板”的污染极大,由于成本低、获利高,贵屿此前存在大量非法“酸洗”场和“烧板”高炉。现在当地整顿后,有不法分子专门从贵屿的小作坊收购拆解后的电路板,转运到澄海、揭阳、饶平等地再偷偷进行“酸洗”或者“烧板”,甚至向江西、福建、佛山等更远地区的深山流散,成为更大范围新的污染源。

  酸洗过程会挥发出大片蒸汽状酸性气体,从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烟雾,因为实在受不了那个烟雾,所以洗金很少有人愿做,因而,“洗金”的人工成本最高,但是最好赚的钱却是用命换来的。

  即使不洗金,单做塑料的也很伤身。四川人王洋生在贵屿打工已有三年时间了,他的主要工作是对废旧塑料分类处理。在分辨塑料时,王洋生把脸凑得相当近,没有戴口罩,洗涮时也没戴手套。而在另一家作坊,切割废物料扬起了滚滚粉尘,而一旁干活的工人们没戴口罩,则若无其事。事实上,记者走访的大小电子拆解工厂的绝大多数工人面对这些有害电子垃圾时,都没有戴口罩和手套等基本的防护措施。

  在呛人的气味中,四十多岁的周晓芹一边将烧下来的金属抖落在盘子里,一边无奈地说:“都说电子垃圾有害有毒,气味是不好闻,但习惯了也就好,身边也有工友病倒,但也搞不清是否与这个工作有关。这里每天的工钱可以达到二、两百元,钱比较好赚,所以干个三五年赚了钱就不干了。”

(责任编辑:杨默)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