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4广州城市建设与管理发展蓝皮书》指出,由于各种原因,广州城市建设资金捉襟见肘,现行开发建设项目主要是国企、央企主导,社会与民间资本进驻有较大难度。
蓝皮书为此建议,广州应积极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对于地铁、BRT建设等基础设施,应引入民间资本进行建设。蓝皮书还建议,应鼓励民资投向更多实体经济,助力广州发展。
现状??
广州成全国水巴航线最多城市之一
“2013年,广州已基本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汽(电)车为主体,新型有轨电车、水上巴士等为组成部分的城市立体公共交通体系。”
报告介绍,公交建设方面,去年广州市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到320公里,公交专用道已覆盖超过一半的公交线路,沿线共有1280个公交站点,惠及近500万市民的日常出行。其中,新开通50条新线路,新增线路服务覆盖白云等5个行政区,14个交通热点地区,以及金沙洲、芳村等广佛接壤区域;新投放500台公交新运力,新建50公里公交专用道。新增1400辆出租车运力,市民“打的难”的情况也得到一定缓解。
为缓解陆上交通压力,2013年广州新开通3条水上巴士新航线,新建码头2个、改造旧码头4个,加上保留原有4条航线,广州共有12条水巴航线,成为国内外拥有水巴航线最多的城市之一。
瓶颈??
民间资本难介入城市开发建设
“由于各种原因,广州城市建设资金捉襟见肘,现行开发建设项目主要是国企、央企主导,社会与民间资本进驻有较大难度。”
报告对2013年广州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国际创新城等9个重点项目主要开发商进行统计,发现两类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一是广州市国资委下属企业;二是国内外知名公司。
“由于项目涉及投资金额庞大,加上招投标的进驻门槛设置相对高,很多广州或珠三角地区本土的中小型企业只能望而却步,大量民间与社会资本鲜有机会进入广州城市建设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从现实情况看,中小企业参与城市建设的唯一路径是,通过大企业或公司的转包方式获取。”报告认为,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其投资热情,背离城市建设的市场化原则。
问题??
建设无序致城乡结合部发展滞后
“广州市近年频频推出新的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规模和资金投入迅速增加,区域面貌快速改变。但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外拓,加上都会区在转型升级背景下引致人口和产业加速向外围地区转移,在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的大形势下,广州郊区和农村地区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广大城乡结合部地区。”
报告指出,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市化发展思维中存在“重空间扩展轻功能布局”的偏颇,导致固定资产与优质公共资源单向聚集在中心城区的趋势仍非常明显。
在城市空间布局层面上,最突出的“单中心”结构未得到有效改善,城市“摊大饼”问题仍然存在。加上长期以来我国规划体系中“乡村规划”一直缺位,在征地补偿利益驱动下,一些城乡结合部居民觉得“种庄稼不如种房子”。广州城乡结合部的违建、抢建等违法建设现象突出,城乡结合部发展呈现出分散化、无序化态势。
城乡结合部发展滞后,还体现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生活环境质量差。
报告指出,郊区和农村最大的问题是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大量常住人口的正常生产与生活需要。由于各级政府投资大都集中在都会区、核心区与重点发展区,不少城乡结合部的教育、医疗、治安、环卫、市政、绿化、体育、文化休闲、外来人口管理等各项事务等方面欠账多,而由于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力和发展思路的限制,令上述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水平和质量大打折扣。
建议??
创新城建投融资机制 民资进入因项目而异
蓝皮书建议,广州市政府主导的重点行业领域应尽快向民间资本开放。
比如,建立面向民间投资开放项目联席工作会议制度,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等领域,以及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所有行业和领域。同时,重点支持民资进入可以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如地铁、BRT建设等领域)、市政工程、其他公共服务领域,以及“三个重大突破”领域。
“但在民间资本具体进入模式上,则要因项目而异。”蓝皮书建议,对于非营利性的项目,主体是政府运用财政性投入来建设,欢迎民间资本进入;对于营利性的项目,鼓励民间资本采用BOO、BOT、PPP模式进入;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甚至包括保障性住房、旧城改造等有一定固定收益的项目,广州应统筹考虑BT、BOT、PPP、BOO的一种投资方式,允许投资主体进行选择性投资。其他的一些项目也可以通过财政贴息,政府购买等来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另外。也可以考虑鼓励民间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经营权转让,投资合作,资产收购,参与企业的股权重组,股权认购的方式,参与建成项目的运营与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