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前7个月进出口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9位

2014年09月04日 11:20   来源:中安在线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未有较大改观,国际市场需求依然低迷,合肥外贸进出口面临诸多压力。面对严峻形势,合肥主动作为、不等不靠,提振信心,挖掘潜力,促进发展,进出口实现逆势增长。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曾指出,坚持对外开放是合肥近年来取得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目前,合肥已与包括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的14个城市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在肥投资的外资企业已达3000多家,合肥与世界各地人民不断加强合作、共谋发展。

  数据印证成就。记者从市委外宣办举办的系列发布会上获悉,今年1~7月份,合肥实现进出口总额120.39亿美元,超序时进度15.6个百分点,同比增长突破两位数,达10.8%;进出口额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9位,出口排名第7位。

  顺势而为,彰显的是智慧;逆势飘红,靠的是实力。纵观当前的合肥,对外贸易的重点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支撑作用明显;对外贸易的载体平台建设成效显著,软硬件环境不断夯实;对外贸易中的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高附加值带来更大外贸动力。

  辐射全球,筑就坚实海陆空港

  长风万里,玉门关外。6月26日,合肥北站货运中心一声火车长笛,合肥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货运班列隆隆西行,开辟了合肥对外开放新纪元,让合肥拥有了通往中亚、连接欧洲的铁路便捷通道,一举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截至目前,已有5趟国际货运班列沿着新亚欧大陆桥开行,它们满载产自合肥的家电、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化工原料等产品,源源输送至中亚和欧洲。

  市长张庆军曾指出,“合新欧”班列的开通,是合肥积极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大战略举措。

  合肥,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江淮小邑,正在获得国际化的影响力和全球性的知名度。

  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内陆港,是继续提升合肥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举措之一。按照展望,明年上半年,合肥铁路货运半径将辐射至俄罗斯;明年下半年,西欧是新的目的地。

  货运班列走向世界的同时,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内,银鹰频繁起落。这里,是安徽连通世界的桥梁、合肥交流全球的窗口。自去年5月31日正式启用,到今年4月底,该机场国际、国内航班运输起降47223架次,同比增长1.79%;旅客吞吐量5210254人次,同比增长4.85%。新桥国际机场,正不断助力合肥成为中部地区的航空枢纽城。

  依托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一个崭新的空港经济示范区呼之欲出。这里,未来将成为进境指定口岸;拟申报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将来可提供保税物流服务,实现贸易转型升级,带动合肥开放型经济发展;拟开通“上海-合肥-欧洲(阿姆斯特丹)”和“广州-合肥-欧美”的国际航空货运线路,其中,计划本月底以加班包机形式,试运行两班深圳与合肥之间的往返货运航班。

  还有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5万标箱、7.03万标箱、10万标箱,这是自2010年底开港运营以来,合肥港在2011、2012、2013三个年度分别实现的集装箱吞吐量,逐年递增势头明显。而展望2014年,该数字有望达到15万标箱。

  这是一个引领合肥阔步迈向通江达海时代的水运港口。目前,合肥港已申报二类水运开放口岸,其二期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年吞吐能力将达到50万标箱。“合肥外贸水运航线的开通,有力提升了合肥以及合肥经济圈水路交通运输的能力,有效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了工业原料及制成品的市场竞争力。”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合肥港,将成为立足合肥经济圈、辐射皖北和豫东南等周边腹地的江淮航运中心、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始发港”和“目的港”。

  水陆空全面发力,合肥对外贸易拥有了坚实“跳板”。

  产业高地,政策福利磁力效应尽显

  在合肥的外贸发展进程中,2014年3月26日这一天将永载史册。当天,合肥海关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合肥综合保税区,这是合肥经济圈唯一一个保税区,也是安徽省获批的第一个综合保税区。

  根据现行有关政策,海关对保税区实行封闭管理,境外货物进入保税区,实行保税管理;境内其他地区货物进入保税区,视同出境;同时,外经贸、外汇管理部门也对保税区实行相对优惠的政策。企业在综合保税区开展口岸作业业务,海关、商检等部门在园区内查验货物后,可在任何口岸(海港或空港)转关出口,无须再开箱查验。

  合肥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位于新站区,将依托合肥国家级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和电子信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以平板显示、电子信息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目前正在加紧建设,并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目前已有部分项目签订了框架协议,龙头企业招商引资正在推进中。”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合肥希望经济圈内城市积极发展保税物流、保税加工等,实现合肥经济圈对外开放平台资源共享共用。

  在合肥综合保税区获批之前,合肥出口加工区已于2012年封关运作。目前,已先后引进联宝电子、崧茂科技、胜利电子等13个项目。“今年上半年,区内龙头企业联宝电子发展迅猛,进出口额连破10亿美元、20亿美元大关。”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举例介绍。

  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特殊监管区域中,合肥出口加工区进出口额跃居全国十强,在全国51个出口加工区中位列第7位,为合肥乃至全省外贸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载体打造上,合肥还有更高追求:上个月,合肥申报自贸区研究初稿已完成。

  持续开放,铸就一流服务软环境

  今年,合肥全部取消一般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检验,此举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推动外贸增长。这是合肥积极服务外贸的举措之一。

  按照“1+3+5”产业扶持新政,合肥将继续对企业从事外经贸活动给予政策支持。同时,合肥还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减少工作环节、优化通关流程,积极服务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

  上半年,全市完成外商直接投资14.06亿美元,同比增长12.9%,超序时进度15个百分点;新批“走出去”企业数及投资额大幅度上升,新增境外投资企业23户,较去年同期上升156%,总投资1.52亿美元,同比上升5%,其中,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8户。这些“走出去”的企业,投资合作方式更加多样,投资领域更加多元,并且出现了境外融资、股权收购、投资并购、技术收购等多种形式。

  “创新驱动发展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对外经贸活动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市商务局该负责人表示,对外贸易中,高新技术产品,尤其是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等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上半年分别增长98.1%和59.7%。同时,对外开放不断扩展,大量高新技术产品和技术引入,为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基础支持。(合肥日报)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