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南宁闹市区突现飞狐 估计是逃跑的宠物(组图)

2014年09月17日 10:07   来源:当代生活报   

  南宁闹市突现飞狐

  专家称,它是广西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估计是逃跑的宠物

 

16日早上记者在屋顶拍到的红白鼯鼠

 

16日早上记者在屋顶拍到的红白鼯鼠

  “一大早起来就看到它趴在那里了,也不知道是什么动物。”9月16日上午,一只毛茸茸的长尾巴动物趴在南宁石巷口一老房子屋顶上,好几个小时也很少挪动身体。这引起了市民的注意,继而有热心读者给本报热线打电话,希望能帮一帮这只野生动物回归自然。

  当日上午10时左右,记者赶到水街附近的石巷口,在一间老房子的屋顶果真看到,一只小动物蜷缩成一团,正趴在屋顶中间的正脊上。这只动物全身以红色毛发为主,背部和头部夹杂着白毛,跟一只家猫的个子差不多,看上去像是一只巨大的松鼠,又像是狐类动物。

  记者爬上大同街一间民房的5楼,更清晰地观察到了动物的全貌。这只动物几乎每隔十几分钟才缓慢地动一动,有时站起来伸腰,有时候趴下去,把蓬松的长尾巴遮盖住身体打瞌睡,表情憨态可掬,它好似在卖萌。快到中午的时候,屋外的风变大,把它的长尾巴吹得到处摇摆,可这只小动物似乎没有要离开屋顶的意思。住在附近的一位市民说,从外观上看,它好似小熊猫(又名红猫熊),但又好像是红白鼯鼠。

  记者决定把拍到的照片向野生动物权威专家咨询。广西林业勘探设计院、广西华森司法鉴定中心的孟涛博士在看到记者拍摄的照片后,十分肯定地告诉记者,它就是红白鼯鼠,俗名飞狐,是广西重点保护物种。该物种夜间活动,晨昏活动较多。孟涛表示,他们过去也曾在大明山拍到过,在广西多有分布。他说,从照片看,应该是养作宠物而逃跑的,但如果受伤,也不排除是非法猎捕,出售过程中逃脱的可能。他建议,捕捉后交由广西濒危动物救护中心处理。

  而南宁动物园工作人员董宁则表示,红白鼯鼠是昼伏夜出的动物,跟猫头鹰习性差不多,白天视力不好,难以走动。但到了晚上,它很快就会变成灵活狡猾的精灵。他认为,到了晚上,红白鼯鼠会自己寻找安全的场所躲避起来。“保护动物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其回归自然,大家都不去打搅它,让它自己寻找家园是最好的。”董宁说。

  知多点

  红白鼯鼠

  是一种啮齿动物,松鼠科鼯鼠属的动物,体形很像松鼠,身体背面体毛为红色,面部和身体腹面为白色。分布于缅甸、印度阿萨姆、泰国,以及中国的四川、重庆、陕西、云南、广西。白天红白鼯鼠常常蜷伏在树洞或地洞里,用头枕着尾巴睡觉,夜里才是它们出来活动和觅食的时间。红白鼯鼠身躯两侧前后脚之间有一层薄膜,膜的两面长有细毛。它们利用这种独特的皮膜,能够从高处飞向低处,滑翔20~50米的距离。它还能用腿的抬升、垂下,或伸直等方法来改变滑行路线,用尾巴来平衡身体。因此人们又称它们是“飞狐”。

(责任编辑:杨默)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