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千亿难抵一个库布其 生态环境经济生逢其时

2014年09月24日 13:32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14年9月19日-20日,"首届生态文明企业家(库布其)年会"在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召开。年会由王文彪、王玉锁、卢志强、南存辉、朱新礼、茅永红、潘刚、徐冠巨八位具影响力企业家联合发起,数百余位企业家积极响应。旨在发挥企业家的群体智慧,利用市场化手段,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建设生态文明强国。以年会的形式,建立企业家、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长效沟通机制,同时整合各方资源与优势,形成合力,通过务实的项目和技术,撬动生态产业的发展。

  “百亿、千亿难抵一个库布其”,民间的谚语传递出库布其沙漠正在形成的价值效应。

  生态环境经济的新机遇

  众所周知,多年不计后果地发展,使生态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造成了今天严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土地荒漠化”。据统计,我国已形成39亿亩荒漠化土地、近2.7万条河流消失;每年仅洗衣污水量就达22亿立方,相当于34个十三陵水库或76个昆明湖;全国因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高达3亿亩……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国人民的普遍期待和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百姓富,生态美”,新一届中国政府领导人旗帜鲜明的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到国家战略层面的最顶端。习近平总书记近期提出“西部强则中国强”,在发展西部经济的同时,树立生态红线意识,将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当做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和发展思路。

  亿利资源董事长王文彪说:“今天,中国有几十亿亩荒漠化的土地要修复,有几亿亩污染了的土地要修复,几万条河流要修复,偌大的空气要修复,这些修复工程可能需要几年或几十年的努力,需要几万亿或几十万亿的投入。对此我认为,继互联网产业之后的中国经济新浪潮应该是‘生态环境经济’,也包括‘生态健康经济’。因此,生态环境经济既是我们民营企业的重大使命、责任和担当,也是下一轮发展的重要机遇。”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联合国里约+2峰会秘书长沙祖康表示,企业家要管理好风险,把握全球在可持续的技术、投资和服务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把这些环境变化转变成为巨大的商业机遇,发展新兴的可持续发展,开拓新市场。

  商业治沙新范本

  地处西部的库布其沙漠不仅是中国北疆的生态屏障,对于首都经济圈等重要经济区域有着非常重要的环境保障意义。

  25年来治沙治水等生态修复工程的积累,使库布其的“沙漠绿洲中国梦”成为了一种产业发展的模式,并取得了联合国生态经济示范区等国际范围内的赞誉和认同。2013年9月24日,在纳米比亚召开的联合国“世界防治荒漠化大会”上,王文彪获得联合国首届“全球治沙领导者奖”。今年4月22日,第45个世界地球日之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并把它作为全球首个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的研究对象,进行科学评估。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和190多个缔约国代表认为,库布其荒漠化防治为世界树立了典范,创造了“市场化、产业化、公益化”的治沙经验,探索出一条“治沙、生态、民生、经济”平衡驱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何库布其能够成为国际瞩目的生态经济示范区?沙漠生态事业,只有在市场的参与下,才能够点“沙”成金。正如王文彪所说,可持续商业治沙模式,在西部地区取得的成功实践,是中国防沙治沙的一项重要成果,也为世界防沙治沙起到很好示范。由此可以推测,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机制,用市场化的方法解决问题。“防沙治沙—生态修复—产业开发—土壤改良”库布其一体化生态循环产业链已开始显现它的价值和吸引力。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说:“要兴沙之利,避沙之害。沙漠健康产业值多少钱?耐旱生态种子种苗值多少钱?沙漠太阳能产业值多少钱?这都属于沙资源的市场化,国际化和产业化。”

  长久以来,探索治理沙漠,解决水、空气、土壤污染等问题被视为制约商业发展的因素。而今,中国政府提出以“生态、经济、民生”平衡驱动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意图明确,即建设生态文明型强健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侯云春表示,在当前中国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保护、治理、修复生态环境,大力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是我们今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转型升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