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上海市教委:明年足球试点学校每周开1节足球课

2014年11月28日 08:07   来源:解放日报    姚勤毅

  编者按:26日召开的全国校园足球电视电话工作会议传来让人振奋的消息,未来将由教育职能部门统筹校园足球工作,体育职能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并在全国层面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体系,将足球纳入全国体育必修课,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享受到足球的快乐。这也意味着,上海先行先试的上海校园足球联盟“一条龙”模式的探索经验,将被推广和复制到全国。

  在教育部门发力校园足球之际,原本处于领先位置的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如何进行“二次创业”?沪上的教育和体育职能部门有何新的运作思路和模式?场地“硬件”并不占太大优势的上海校园足球,能否再度闯荡一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等“软件”层面的新路?

  全国校园足球已开展五年,有收获也有疑惑。国务院前天召开全国校园足球电视电话工作会议,希望推出一系列措施,推动校园足球发生实质性的突破。上海的校园足球在全国起步最早,具有示范效应,但如今同样遭遇“甜蜜的烦恼”。

  校园苗子不比梯队差

  两年多前成立的“上海市校园足球一条龙建设联盟”,让上海走在了国内校园足球领域最前面。一开始就确定教育系统在足球普及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而非过去的体育系统,这让两个部门都很明晰自己的职责,合作起来少了许多“壁垒”,确立了“四横”(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纵”(暑期中学生足球赛、校际联赛、区际杯赛、国际邀请赛)的体系,既让踢球孩子的基数迅速增加,又保证了比赛的数量和时间布局上的合理性。

  两年多来,上海校园足球取得了一些成绩。校足联盟成员单位包括15个区(县)的15所高校、37所高中、83所初中和123所小学,2013年注册学生人数为6511人,联盟联赛共有373支球队、5526名学生参加,比赛打了1025场,覆盖了全市230所学校。

  “上海校园足球的体系建设已经完成,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如今上海的青少年足球是三线走,除了俱乐部主导的梯队培养和体育局主导的传统体校培养这两个老模式,最后起步的校园足球发展极为迅速。”市校园足球联盟秘书长游松辉昨天高兴地告诉记者,“如今不少从校园走出的U11和U13苗子,已经不比梯队的孩子差。”

  “国培计划”门槛有点高

  “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多,我们一边感到幸福,一边也愈加烦恼。”游松辉坦言,“没有足够的人来教足球,是摆在上海校园足球一个比较大的难题。足球老师真的太少了。”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老师不掌握足球教学的技能,退役的球员又没有教师资格证不能当体育老师,直接导致会教足球的体育老师少之又少。

  两年前,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就表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缺编30多万。不少学校1个语文老师的编制配3个人,可体育老师的编制却一再被占,体育老师的尴尬境地可见一斑。一味地靠增加专项体育老师来补足校园足球培训上的不足,肯定不现实,提高现有体育老师乃至非体育老师的足球专业化教学水平,是比较可行的办法。

  校园足球工作会议明确,足球将纳入体育教师“国培计划”,计划在2015年全国初步培训6000名校园足球师资。“国培计划”指的是,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保证教师每五年接受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将足球放入“国培计划”,上海已经在做,不过游松辉坦言,纳入“计划”的教师范围和名额与需求比起来,属于杯水车薪,“中小学不纳入 ‘计划’,只有少部分体育老师可以通过培训成为足球尖子教练。”

  游松辉表示,如果是采取“计划”外的培训,则无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国培计划都算在教师的工作量中,对今后的考核、任用、晋级等都有参考作用。‘计划’外的培训,教师的休息和待遇都将受到影响,施行的可能性很小。”能否放低“国培计划”的门槛,让更多的体育老师接受专业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全社会要形成关注氛围

  今年早些时候,一部名为《第92届日本高中足球锦标赛决赛》的视频,在网上疯传。那场比赛,东京国立竞技场涌入了48295名观众,超过了中超广州恒大主场比赛的观众数。“有这样的足球氛围,球员怎会不来劲?我们的校园足球文化和氛围,离这样的目标还有点远。”游松辉说。

  今年举行的校园足球联盟冠军杯比赛也带来了很多惊喜,不少球队的队员们不但爱踢球、会踢球,许多人还是学校的优等生。然而相比在校园中的热度,比赛的社会关注度却不够。比赛场馆里,观众席上坐着的大多是比赛球队的拉拉队和少数家长,社会上谈论比赛的,少之又少。

  “校园足球文化被社会认可和关注,一方面需要用时间来积淀,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好的赛事策划、媒体的宣传报道,来造势和引导,通过挖掘吸引人的亮点,吸引人们来看比赛。”游松辉表示,此前的校园足球联盟杯赛中,部分赛事尝试引入主客场制,重头比赛还通过五星体育和PPTV进行现场直播,都是为吸引更多观众。“联盟今年还将继续加大与媒体的合作,筹划组建一个媒体委员会,和沪上的新闻媒体一起商量和策划,希望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关注校园足球的氛围。”

(责任编辑:秦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