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停车位每日纯利润仅1.1元?
——广州市停车场行业协会回应停车费去向遭质疑
一个市政道路内停车泊位的年利润仅为410元,两家垄断管理着全市6400多个停车泊位的公司年总利润为263万元。这样的算账结果,谁信?
11月23日,“新华视点”栏目播发了《至少一半收上来的钱没进政府口袋——北上广津四地停车费追踪》,引发了社会对停车费的广泛关注。广州市停车场行业协会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广州市的停车费问题进行了通报,但不少与会人士对上述通报内容表示质疑。
一个停车位年纯利润410元?
在发布会上,广州市停车场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潘国璠对路内咪表停车位的收支情况进行了计算:一个路内咪表停车位的年平均支出为13990元;另外还有经营成本最低9600元,主要包括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新、办公管理费用和人工成本等。按每个停车泊位每月收入1200元计算,每个咪表停车位平均每年的纯利润为410元,每日的纯利润仅为1.1元。
业内人士认为,潘国璠的计算方法有问题。
——“飙高”了总体成本
潘国璠给出经营成本为9600元。而根据今年年初广州市物价局发布的监审报告,广州市一、二、三类地区的路内停车位成本分别为每车位每年5640元、5532元、3444元,包括上缴财政的费用及人工费等经营成本。
——拉高了人工成本
潘国璠称:“停车场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成本较高,每10个泊位需要用工2-2.5人,而现在工人月工资为4000元左右。”
物价局的报告称:“职工人数应按照停车场实际情况和行业平均水平综合确定,配员比例为:50个车位以下的停车场1:10;51-100个车位的1:15;101-200个车位的1:20……”
——“贬低”了收入
潘国璠称“每个停车泊位每月收入1200元”,意味着一个车位每天收入近40元。而广州市现在一类地区的收费标准为白天15分钟4元,夜间15分钟1元。每日收入40元明显不科学。
3.2万个停车位为何只有6000多个需要向财政缴费?
潘国璠在发布会上说:全市有约3.2万个经营性路内停车泊位,需要向财政缴纳相关费用的仅为1.7万个市政道路的泊位,2835万元财政缴费来源主要是中心城区的6426个咪表停车泊位;其余1.5万个非市政道路设置的泊位无需向财政缴纳费用。
1.7万个市政道路泊位包括6000个咪表泊位和约1.1万个人工收费泊位,人工收费泊位只需向区财政缴纳临时占道费;而1.5万个非市政道路属“非公共资源”,包括内街内巷、城中村、村道、代征代建道路、小区道路等道路,盈利或亏损都由道路产权人自负,不纳入财政管养。
专业人士质疑:
——即使1.1万个人工收费的市政道路泊位只收取占道费,那收取了多少,去了哪里?
——1.5万个非市政道路是否属于“非公共资源”存在争议,例如,内街内巷、村道和小区道路很明显就属于公共资源,这些道路泊位的收费到底去哪里了?
——明确该缴费的为何也没全缴?12月1日,广州市审计局发布审计报告,2012年广州经营道路停车泊位的2家公司合计有多达70条路段没有道路自动收费停车泊位经营权收入的缴费记录,而资料显示,广州市的咪表停车路段一共才211条,这也意味着近三成路段没有缴费。
道路公共资源谁在控制?
在发布会上,两家咪表公司的代表没有出现。潘国璠称,两家咪表公司作为市停车场协会的会员单位,无权单独发布信息,只能由协会的新闻发言人发布信息。
广州市6000多个市政道路停车泊位一直由广州德生咪表管理有限公司和广州电子泊车管理有限公司经营。这两家公司与广州市政府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至今仍是一个谜。
记者在广州市工商局查询后发现,广州电子泊车管理有限公司的两大股东之一为“广州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而其正是广州市城投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广州德生咪表管理有限公司的股东为6名自然人,暂时无法证实与广州市城投集团的实际关系。
“在2011年10月的招标过程中,广州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有广州电子泊车40.8%的股权,而广州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又是招标人广州市城投的全资子公司,这显然违背了我国招投标法关于‘与招标人存在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性的法人不得参加投标’的规定。”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说。
曹志伟还质疑,目前通过公开信息检索,只能查清两家咪表公司通过公开招标获得3000多个泊位,剩下的3000个泊位是如何获取的还需求证,“我们怀疑这些泊位的获取程序是否正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