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管控单位超额度碳排放,将被按违规碳排放量市场均价的3倍予以处罚。”深圳是国内首个启动碳交易试点的城市,为扩大碳排放管控范围,市发展改革委和市法制办6日联合发布《深圳经济特区碳排放管理若干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公众征求意见。市民可于31日前通过邮寄或者电子邮件的方式反馈。另据了解,今年深圳或将启动实施公共交通碳交易机制,率先将公共汽车、出租车等移动排放源纳入碳市场。
碳排放报告由第三方机构核查
作为我国首部专门规范碳排放和碳交易的地方性法规,市发改委称,该规定目的是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环境资源配置,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下简称碳排放)强度的持续下降。
根据该规定,深圳将对特区内的重点碳排放企业及其他重点碳排放单位、设施产生的碳排放实施管控,政府将结合产业政策、行业特点、碳排放管控单位的碳排放量等因素,确定这些管控单位的碳排放额度,并要求其在碳排放额度范围内进行碳排放。
碳排放管控单位也可以利用经市政府碳排放权交易主管部门核查认可的碳减排量(以下统称核证减排量)抵消其一定比例的碳排放量,核证减排量的来源、范围、类别以及抵消比例等由市政府另行规定。
而“碳排放配额交易”和“核证减排量交易”就构成了“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管控单位要向市政府碳排放权交易主管部门提交经第三方核查机构核查的年度碳排放报告,碳排放量较低的可免予提交。而这些管控单位一旦违规,超出排放额度进行碳排放,将按照违规碳排放量市场均价的3倍予以处罚。其中,小规模碳排放管控单位超额排放,且未按时提交等量碳排放配额的,将被限制其设施运行。
深圳或成全球首个公共交通碳交易城市
据记者了解,深圳碳排放强度低于内地平均水平及各大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低于世界各大城市和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PM2.5平均浓度显著下降。市发改委方面表示,目前深圳已将635家重点能耗工业企业和部分大型公共建筑作为管控单位,其碳排放总量约占全市40%。与2010年相比,这些控排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碳强度下降33.5%,提前超额完成了深圳“十二五”碳强度下降21%的要求。
而深圳碳市场自2013年6月18日启动以来,交易量、交易额和市场活跃度稳步提高。截至2014年8月22日,深圳碳市场配额成交总量超过143.23万吨,成交总额超过1.02亿元,是国内首个成交额突破亿元大关的碳市场。该委透露,深圳目前正在研究将移动排放源纳入碳市场,下一步将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今年将启动实施公共交通碳交易机制,率先在全球将公共汽车、出租车等移动排放源纳入碳市场。
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交通领域的碳排放总量将接近2000万吨,相关部门已经通过技术创新和方法创新,研究确定公交车、出租车碳排放数据监测体系,深圳将从强制推广应用新能源公交车逐步过渡到以配额分配推广应用的方式,探索建立公共交通领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而条件成熟时,不排除将私家车也纳入管控对象。
据悉,“十一五”期间,深圳能源消费量增速逐年放缓,年均增速为9.83%,以不到10%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14%以上的经济增长。2012年深圳更首次出现用水总量、汽柴油销售量、制造业用电量“三个总量下降”的态势。研究预测,深圳将在202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这将成为碳排放总量变化的关键节点。“峰值出现之前,碳排放控制政策以降低碳强度、提高碳生产率为主;而峰值出现之后,则逐步向碳排放总量或人均碳排放控制方向调整,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在履行碳减排义务的基础上,输出碳减排技术与服务等。”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