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
哪些习惯?
【睡】
长寿不拼“基因”近八成爱午睡
身高会遗传、双眼皮会遗传,那么,长寿是否也会遗传呢?首先来看看这762名百岁老人吧。65.56%的百岁老人家里,除他们自己外,都无长寿者;祖辈、父母以及兄弟姊妹都长寿的,只有1.94%。仅父亲长寿的占10%;仅母亲长寿的占4.72%。
看来,长寿老人至少不完全是拼的“基因”,关键在于生活习惯好。俗话说,能吃能睡,长命百岁。762名百岁老人中,只有15.28%的人睡眠时间不超过6小时,大部分人的睡眠时间都是标准的8小时左右,26.11%的老人每天要睡10个小时以上。
还在纠结要不要午睡?762名百岁老人中,77.78%的老人都是有午睡习惯的,有3.47%的老人偶尔也会睡睡午觉,剩下的18.75%的老人没有午睡习惯。“睡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身体机能的调解都有着积极作用。”董碧蓉说。
【吃】
六成老人爱吃甜食 大都饮食有节
吃素还是吃荤?吃粗还是吃精?长寿的食谱并不少见。值得注意的是,喜欢吃甜食的百岁老人占到了63%。
高新区的高兴让老人饮食非常清淡,不过,每次到饭店吃饭,甜烧白是他必点的一道菜。董碧蓉说,吃甜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老人的愉悦指数和满足感,而有一个好心情,正是标准的长寿之道,“不过,吃甜食的量要控制好。”
其实,百岁老人在“吃”上并无清规,有的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有的却“无肉不欢”,不过,他们大都饮食有节。
董碧蓉认为,长寿最重要的是顺其自然,也要顺应个人秉性。有研究显示,维生素D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功能的作用,是目前公认的最能有效延长寿命的维生素。人体可以通过晒太阳来获得维生素D。不过,成都日照少,董碧蓉建议老年人可以适当的补充外源性维生素D。
【玩】
长寿老人闲不住 “麻坛高手”不少
百岁老人还有一个特点——好“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成都这些百岁老人究竟喜欢干什么呢?作为资格的成都人,当然少不了麻将和喝茶!根据统计,18.90%的百岁老人有时或者每天打牌、打麻将,还有16.93%喜欢去茶馆坐坐。
青羊区的百岁老人卢学琴,在2013年是101岁,每天吃完午饭,她必定去家附近的麻将馆“报到”,直到下午5点才回家;103岁的林玉成“麻将瘾”更大,麻将一打就是一天,说起打麻将和逛公园就会非常开心;武侯区百岁老人袁栋斌是麻坛高手,赢多过于输。
除了打麻将这一脑力劳动,不少百岁老人还喜欢打太极、做操以及种花、养鸟,住在农村的百岁老人还要抢着做家务农活。118岁的付素清从来都闲不住,看见院子里放着收割了的胡豆,就要挽袖子捆扎,家人不让,她还要发火。 华西都市报记者 吴冰清
专家观点
“长寿秘诀”无标准 不能盲目套用
最长寿的付素清老人每顿离不开回锅肉、高新区百岁老人高兴让最爱甜烧白、新都区百岁老人席少珍一直不吃肉、六成老人最爱吃甜食……这些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有的完全相悖,有的甚至让人大跌眼镜。
是否想要长寿就要效仿这些“秘诀”?董碧蓉说,长寿并没有清规,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区域、不同环境,自身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没有必要盲目套用某种“长寿密码”。中医养生专家认为,老年人消化能力减弱,原则上饮食以清淡为宜,但如果喜欢吃甜食,也不必完全杜绝,“最重要的是掌握好量”。
董碧蓉认为,长寿的老人大都心情愉悦,幸福感高,因此,想要长寿,不用生活习惯上过多严苛。董碧蓉更主张顺其自然,“有一个好心情更重要。”
13年间,成都人“期望寿命”长了4岁
根据成都市卫生局发布的成都2013年居民健康数据,成都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8.15岁,首次突破78岁整数,较2012年上升0.22岁。其中,男性75.71岁,女性80.91岁,城市人口78.84岁,农村人口77.89岁。
人均期望寿命,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计算在当前死亡水平下,预期每个人出生时平均可存活的年数。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与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经济状况、营养水平、不良习惯(如吸烟等)、传染病的防控水平和环境污染等有关。在不特别指明岁数的情况下,人均期望寿命就是指,0岁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也就是说,2013年成都刚出生的人口,平均可以活到78.15岁。而2000年成都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4.15岁,根据这一数据,2013年出生的成都人比13年前出生的那一批,寿命长了4岁。
原标题:成都有762位百岁老人 六成喜欢甜食 近八成爱午睡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