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焦点:公车拍卖白菜价 广州灭蚊花费近2亿

2015年01月19日 17:11   来源:央广网    编辑 崔砚冬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样的手段在历史故事中回味无穷,在这周的媒体焦点中一样也在不断上演。

  公车拍卖曾现白菜价,漏洞并非无法可堵

  在今年春节前,中央将启动第一批大约300辆公车拍卖。改掉的公车何去何从,再次牵动社会神经。有媒体担心公车改革会暗度陈仓:一是能否保证在阳光下运行,防止出现“白菜价”,二是拍卖所得的钱用在哪儿,别成了糊涂账。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京华时报》说,最近几年,在有些地方公车拍卖中,确实出现过“白菜价”“废铁价”,甚至有内部人参与收购,让公车改革反倒成了少数人的“分肥游戏”。

  新华社的观点是,种种“漏洞”并非无法可堵,关键是怎么扎紧制度篱笆,确保全过程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落到实处。

  其实,公车拍卖,看似只是“槌子一敲”的市场交易,但实际上却是对管理者责任意识和改革智慧的大考。人们期待的是,公车既要“改”得明白,又要“卖”得清楚。

  协会圈钱乱象何以久治不愈?

  如果说,人们对公车拍卖可能出现的不公还只是揣测的话,那么一些行业协会暗度陈仓的把戏真可以算得上是胆大妄为了。

  在审计署日前公布的公告中,卫计委主管的中华医学会等33个社会组织和医管所等9个所属事业单位,利用各种名目圈钱将近18亿。仔细看看,这暗度陈仓的手段其实并不高明,无非是违规收费、未经批准开展评比、有偿提供信息这样一些老花样。

  《新京报》抛出疑问,协会圈钱的乱象何以久治不愈?

  要我说,和暗度陈仓相比,这些协会明修栈道的水平要更胜一筹,因为有靠山。包括中华医学会在内的某些协会组织,非官非商,以所谓“市场化”名义大行其道,买单者看中的正是它们背后的那些行政资源。在畸形的供需关系下,一些协会肆无忌惮,也就不足为奇了。

  广州2014年灭蚊花费近2亿,钱都去哪了?

  去年一年,广州被登革热困扰得不轻,而这场疫情的元凶,竟然是不起眼的蚊子。小小的蚊子没什么了不起,可您知道广州为了灭蚊,花了多少钱吗?两个亿!

  数字一出,立即引起热议,不少人调侃,灭个蚊子就花了2亿,钱都怎么花了,是不是有人暗度陈仓,喂了“苍蝇”啊?

  质疑声四起,就有媒体抛出观点:别臆测2亿打蚊子钱喂了“苍蝇”,认为这种质疑有网络习惯性的非理性因素,对良性的政民互动,没有什么正面作用。

  对这样的观点,我们不敢苟同。

  就像这2亿的花费虽然公布了,但钱分别投向了哪里,城管方面并没有做出明确说明,至少在公众眼中,这还是本糊涂账,所以质疑并非臆断。

  但凡涉及政府采购,如果缺少公开透明,往往都会给公众留下遐想的空间。很多时候,正是这些质疑或猜测,推动了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公车拍卖,当有人期待,有人质疑时,就应该暴露在阳光之下,消除阴影。

  河南小药厂污水直排地下 孕妇纷纷离村待产

  在河南南阳的一个村子,几乎家家户户都是门窗紧闭。究其原因,村民直指当地一家药厂污染严重。央视记者日前做了调查:

  村民告诉记者,距离他们村只有不到1000米的地方,是一家名为南阳普康药业有限公司的企业,这家公司主要生产抗生素、生物生化药制剂等产品。村民说,这个药厂对他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村民们为了保证下一代的安全,连生孩子都不敢在村里生。

  这家排污药厂门前没有厂名、十分神秘,暗度陈仓的手段也极其隐蔽,在工厂后面,有6根粗细不等的管道,直接埋进了地下。在20米远的污水池,记者随手扔进一块大石头,污水瞬间变得五颜六色。

  整治小药厂迫在眉睫。有专家统计过,小药厂的污水排放量看似不高,但实际上危害率是治理后的大概20倍到30倍。这些小药厂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排污水,还是目前的违法成本低。新的环保法今年开始实施了,把暗度陈仓的行为纳入到法治的阳光下,规范市场经济的法治秩序,以法治建设来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我们还是会有很多的期待的。(编辑 崔砚冬)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