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提出新要求,新常态要有新作为!”昨日上午10点半,省政协委员、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走出洪山礼堂,满脑子都是“新”字。“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作风建设,一切都是新的,期待破题、推进!”昨日下午的人大预备会前,省人大代表马哲军和代表们热议。从驻地到会场,在餐厅在车上,记者听到最多的是代表委员对新常态的思考。
吃透规律稳增长 新常态需要好定力
9.7%!2014年,我省GDP增速中部第一、全国第七。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湖北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与2013年10.1%的增速相比,数字有所下降,但从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来看,湖北增速仍然很快!”省人大代表温先进说,“速度的下降是一个表象,今后会逐步过渡到新的发展阶段,其重要特征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增长方式的转变。”
经济下行压力越大,越要“竞进”,跳起来摘桃子,抓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新常态之下,如何吃透发展规律寻找新增长点?代表委员纷纷支招:
——抓住中西部城市化大发展的重大机遇,抓住“三期叠加”的战略机遇,保持定力,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狠抓项目和投资,咬定发展不放松。
——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力度。
——金融保险业对一二产业包括第三产业的其他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是牛鼻子,要助推其发展。
……
创新引擎热启动 新常态需要新动力
“适应新常态,首先要解决发展的新动力问题。”叶青认为,“在当前和未来,这个新动力就是如何利用好、转化好湖北的科教优势问题,即科教优势如何转化为经济的增长动力。”“要以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更大作为引领新常态。”省政协委员、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俊刚说,要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和活力。如本月通过的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等,就是促进创新创业的一个制度性安排。
刘俊刚说,这几年湖北做了很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比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走在全国前列,现在的“逆势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以前打基础的综合性释放。
反四风吹四季风 新常态呼唤新作风
工作日午餐不饮酒、严禁带彩娱乐、办公室面积不能超标、公车严禁私用……随着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入落实,作风建设呈“疾风厉势”,在严格监督下干事创业成为公职人员新常态。
新常态,这个经济领域的热词走进政治话语体系,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调整心态,以平常心对待新常态。”省人大代表、钟祥市九里回族乡乡长笪凤梅说,反四风,已经从“一阵风”变成了“四季风”,公务员必须主动适应。“当前趋紧、从严、高压的作风建设‘新常态’,纠正的是‘病态、陋习、潜规则’,是正常状态的回归。”省人大代表、兴山县委书记谭业明认为。
从严治吏并不是作风新常态全部,“清廉为官、事业有为”也成为作风建设的另一种新要求、新常态。“新的慢作为、不作为,是理想信念缺失、精神萎靡不振的表现,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具备理想、信念、担当、创新精神。”马哲军代表说。“整治少数公务员的庸懒散软问题,需要加强制度建设,也需要媒体监督和群众的监督,并加大处罚力度。”省政协委员、省台盟副主委张天弓建议。
简政放权转职能 新常态必须依法行政
深化改革与依法治国,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让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开启了法治新常态。”省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副校长周叶中教授解释说,执政党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常态方式,整个社会把法治作为社会运行的常态化行为方式,全体公民把法治作日常行为的常态准则,这就是法治新常态。“法治新常态,对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周叶中认为,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就是对法治新常态的形成、法治湖北的实现进行落实。
如何让权力在法治轨道运行?省人大代表、湖北百思特律师事务所主任刘龙菊认为,2015年将要颁布的新行政诉讼法如何落地,将是从司法层面上对依法行政进行有效规范、约束的途径,希望在法庭上能看到更多官员出庭应诉,行政诉讼案件上法院不受理情况大幅减少。
议政建言
重塑武昌古城风貌
恢复武昌的古城之韵,有省钱效果好的“巧办法”。昨日,省政协委员卢纲告诉记者,他已提交“关于在武昌江堤防水墙上加盖仿古墙垛营造武昌古城氛围的提案”,用闲置的古城砖结合江堤防水墙,打造武昌城的沿江风景线。
卢纲介绍,武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然而自上世纪20年代末大规模拆除城墙后,经历近90年的岁月冲刷,武昌古建筑已经凤毛麟角,武昌古城,空有古名。近几年,如何恢复武昌古城旧貌已经被许多人提到,但有的投资太大,有的拆建复杂,大多议而未决。
卢纲在提案中建议,将武昌江滩上闲置多年的红砂石砖旧物新用,在江堤防水墙砌成古代城墙墙垛造型,“哪怕只是几段老城墙垛,再将江堤防水墙按老城城墙颜色做旧。那么长江南岸将出现一道古城墙风景线,与昙华林、都府堤、户部巷等古街,与黄鹤楼、起义门等古建筑联系起来,武昌城的古风古韵将会重现。”
记者陈凌燕
用高科技管好饮用水
我省是千湖之省,水资源丰富,但近年来伴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水环境污染、水生态受损情况不容忽视。
省政协委员徐礼华通过对武汉市水源地进行重点调研发现,水源水质安全预警工作不容忽视。2010年,武汉曾建成了试点区污水排放以及水质安全水环境监控管理工作系统,但因各种原因,目前该系统处于闲置状态,没有起到预警作用。
徐礼华委员建议,全省应以武汉为试点,由环保和水务部门成立联合专班,在原有数据基础上更新现有的水质监测数据,用高科技的手段动态管理水体,使得突发污染事件对水源地的影响能迅速得到反馈和预警,确保饮用水质安全。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刘娜 周呈思 杨宏斌
记者向清顺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