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齐
近期,京津冀陆续召开两会,三地均将“京津冀协同发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自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提出以来,无论是顶层设计的持续推进,还是产业疏解等具体实施,一举一动都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当然得做好疏解、转移和承接工作。目前,三地在布局上还存在问题:京津两极过于“肥胖”,周边中小城市过于“瘦弱”,不同功能、规模的城市没有合理分工,阻碍了整体功能的最大化发挥。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三地全面统筹发展。北京要明晰首都功能定位,克服“舍不得”思想,做些必要的外科手术,将该疏解的坚决疏解;周边地区则要在协同配合上下功夫,实现更高质量的转移承接。
对融合发展而言,布局协调只是开始,形成富有生命力的内在联系才是更深层次的内容。转移也好,承接也罢,关键在于有机融合,在于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找准主体功能定位和自身优势后,京津冀三地都得自觉、主动地加入产业发展链条,推进产业对接,形成区域间上下联动机制,朝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经济新常态继续演化。比如高端制造业,相对而言,北京具有较丰富的科技智力资源,津冀两地的制造成本更低。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研发中心大可“留守”北京,天津、河北则宜做好制造环节,借势进入产业链条和北京科技创新资源的辐射范围,带动当地科技产业发展。总之,疏解、转移、承接作为协调发展的方式之一,都并非机械增减,而要力争以此做大做强整体实力。
考量有机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有没有紧紧围绕市场导向,有没有抓住创新驱动。三地协同发展,除了行政命令和蓝图绘制外,还是一套大战略、大思路。只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三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互联互通,进而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发展动力竞相迸发。而这,需要我们坚决管住乱伸的有形之手,下决心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共建共享、协作配套、统筹互助机构,推进改革创新。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朝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连的路子前行。进一步凝聚共识、统一步调,进一步积极作为、克服困难,大家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新的区域发展共同体一定能构建起来。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