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农村环境面临新挑战 代表建议破解”垃圾围村”
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许多污染由城市向农村转移,产生了严重的土壤、水质、空气和农作物污染等问题,而且呈现出多种类、难降解、高危害等特性,一些地区已呈“垃圾围村”之势。
今年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刘少明建议:“农村垃圾处理应选择科学合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实行严格的分类减量制度,建立绿色农业产业,使农村垃圾从产生源头到终端处理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垃圾围村” 农村卫生环境面临新的挑战
陕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努力创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新范例,进一步推动42个县和22个镇的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五年专项整治工作。”省人大代表刘少明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关于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令人欣慰。
“大量未经处理的垃圾堆放在村头、路口、河边和田间,特别是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难以降解的农膜和土壤中残留的农药,直接占用大量土地,造成耕地减少,土地生态结构变化的后果难以估算。”刘少明说,农村垃圾不但含有病源微生物和有毒物质,而且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成为其栖息和繁殖的场所,极易造成众多传染源扩散。
刘少明分析认为,受社会发展程度和体制机制制约,基层政府在农村垃圾处理方面,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完备,运行过程不科学,农民对垃圾处置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没有形成,农村垃圾已经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区安全和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破解“垃圾围村”在于多部门的齐抓共管
如何破解新时期农村面临的垃圾处理问题,刘少明建议,农村的垃圾处理需要住建部门牵头承担农村垃圾管理责任,搞好村庄建设规划,加快推进镇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保部门在做好农村工业污染监管、饮用水保护、生态环境监测和环保宣传教育的同时,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农业部门负责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禽畜养殖污染治理控制,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步伐。
“源头上的垃圾分类是终端处理过程中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关键。” 刘少明举例说,一些区县推广“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活动,用日常生活用品向村民兑换废旧塑料袋和废弃农膜。有的地区由保洁员和监督人员给垃圾处理过程表现优秀的村民发放垃圾小票,每月按照小票数量换取酱油、食盐和洗衣粉等日常生活用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刘少明总结认为,实现新型农村生态环保发展,需要新的观念,把农村垃圾的终端治理与农业生产和农民消费方式的转型联系起来,建立绿色农业产业,使农村垃圾自产生源头到终端处理都能得到有效控制。(记者 鲁鹏飞)
(责任编辑:杨淼)